第394章 关中之地,长安城内(2 / 2)

他万万没想到,高宠的实力远超他的想象,尤其是在看到战绩记录中高宠未尽全力便能轻易取胜后,更是让他感到挫败。

关羽深知高宠的实力毋庸置疑,他对金榜给予的第五名及【霸王重生】的评价深信不疑。

然而,当看到刘备因不满而指责高宠时,关羽虽有心为高宠辩解,却选择了沉默。

关羽并非畏惧,而是明白此刻介入只会适得其反。

刘备向来敏感多疑,若关羽此时出言支持高宠,极可能引发误会,使刘备误解他与高宠之间存在不可告人的关系,甚至怀疑他对兄长的忠诚。

因此,关羽明智地保持了沉默。

他知道,即便自己被评价为【义薄云天】,刘备仍可能因性格使然而胡乱猜忌。

与其冒险破坏兄弟情谊,不如静观其变,待时机成熟再行劝解。

这一选择,实则是对三人情谊的最大维护。

刘备天性如此,明知不可为却总往好处想。

他生性狡黠,东汉末年的腹黑高手,演技更是无人能及。

就连诸葛亮这样的忠臣,也曾被他在临终时设局试探。

刘备告诫刘禅对诸葛亮以父礼相待,实则是对他心存疑虑,担心诸葛亮会威胁到刘禅的安危。

然而,诸葛亮一心忠诚,即便遭猜忌,仍以毕生精力辅佐蜀汉。

刘备能成为汉中王,全靠诸葛亮的谋划。

没有诸葛亮,刘备不过是个碌碌无为的小人物。

相比之下,关羽选择沉默,任由刘备发泄;张飞虽不满,但因敬重高宠,未随兄长一同辱骂。

发泄后的刘备情绪激动,眼神通红。

刘备凝视着两位义弟,语气急切:“二弟、三弟,徐州一日未到手,我便一日难安。”

关羽与张飞互相对视一眼,齐声应道:“兄长有令,定当从命。”

接着,刘备转向糜竺,语气温和却带着恳求:“子仲,此事便拜托你了。”

糜竺虽听出了刘备语气中的诚意,却忍不住心中一阵紧张。

他深知这位大哥的脸皮堪比城墙,喜怒无常,让人捉摸不透。

前一刻还笑颜相对,后一刻便可能雷霆震怒。

尽管内心抗拒,但糜竺明白自己早已卷入这场漩涡,无法抽身。

若此刻退缩,只会落得更惨的境地。

于是他强压下内心的不满,恭敬答道:“刘使君吩咐,糜某定当尽力而为。”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暗自思忖:糜竺如此听话,将来确实该有所赏赐,至少让他保留部分家业,以示对其忠诚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