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生怕受到波及(2 / 2)
然而,董卓从未想过报复,因为他深知李元霸背后的势力——西凉王的支持。
仅凭李元霸在函谷关以一人之力击溃自己一万多人的军队,就足以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更何况,在享受长安的安逸生活面前,争霸天下已不再是董卓的目标。
自从两年前迁都长安后,他就失去了斗志。
面对西凉王的强大实力和麾下精锐部队,董卓感到绝望,自知难以抗衡。
他本非坚韧之人,远不如曹操或刘备那样的英雄豪杰。
因此,当他意识到双方差距不可逾越时,便选择了放弃。
从建造郿坞起,董卓便陷入颓废状态,即便李儒多次劝诫也无济于事。
如今,他不仅自身如同废人,连同麾下的凉州兵也失去了昔日的战斗力。
这也是王允敢于唆使吕布谋反的原因之一,因为此时的凉州兵早已不是当年那支所向披靡的劲旅,而董卓也不再是震慑朝野的那个威严人物了。
凉州兵平日里只会欺压百姓,面对真正的强敌时却不堪一击。
董卓如今已如行尸走肉,王允认为只需等待时机,便可轻松除掉这个祸害。
与此同时,远在郿坞享受安逸生活的董卓并不知道,长安相国府的实权早已落入李儒手中。
自从董卓两年多前开始懈怠政事,便将所有事务交由亲信兼女婿李儒打理。
李儒勤勉尽责,即使心生不满也从未松懈,凭借他的努力,关中才得以保持稳定。
尽管事务繁忙,李儒仍抽出时间查阅了最新的金榜。
这份榜单反映了各地诸侯的实力情况,对他的工作至关重要。
当得知吕布仅位列第九时,李儒感到难以置信。
他认为除了西凉王麾下的几位猛将外,无人能超越吕布。
但看到裴元庆、王彦章、宇文成都等人也登上榜单后,李儒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李儒由衷赞叹西凉王的雄才大略,感慨天下豪杰纷纷归附,不禁对自家主公感到深深的失望。
在他心中,自家主公根本无法与西凉王相提并论,甚至与其相比都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这种想法对主公有所冒犯,但李儒深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面对如此卓越的雄主,李儒感到无比悲哀。
毕竟,与这样的绝世英才同处一个时代,自己的主公难免沦为垫脚石。
早在两年前,李儒便深信西凉王终将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