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一念之差,结果迥异!(1 / 2)
你本以为能赢得父亲最多的宠爱,却渐渐发现,父亲最为疼爱的始终是长兄朱标。
父亲极为重视文化教育,广纳大儒,为你们传授儒家经典。
但在学问上,你远不及大哥朱标,心中难免生出挫败之感。
但你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在武艺上愈发刻苦,只盼能得到父亲的认可。
望着年仅十余岁的朱棣,那弱小的身躯日夜不辍地刻苦修炼,朱元璋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怜惜。
子嗣众多,难免有所疏忽。
诚然,他将大部分心力倾注于朱标之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儿子缺乏爱意。
为确保朱标的崇高地位,消除其他兄弟的非分之想,他只能如此抉择。
这也是他坚持嫡长子继承制的缘由。
他不愿诸子日后为家产或家主之位而手足相残。
然而,那时的朱棣尚年幼,深陷偏执之中,无法理解他的深意。
即便心疼,若时光倒流,朱元璋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不久,父亲在应天府登基为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兄弟们与他,由吴王的王子一跃成为大明国的皇子。
唯独大哥朱标,在父亲登基之时,被封为大明朝的皇太子。
目睹朱标接受太子册封大典,你的眼中满是羡慕,夹杂着一丝不甘。
洪武三年,你与其他兄弟相继被封为王,你被册封为燕王,封地乃新得的元大都,即后来的北平府。
成年后,你将前往那里就藩。
洪武九年,十六岁的你在应天府迎娶了徐达之长女徐妙云,从此成家立业,也到了就藩之时。
洪武十一年,父亲安排二哥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府,三哥晋王朱棡就藩太原府,而你则按原计划准备前往北平府。
未料,二哥三哥已启程前往封地,你却仍在凤阳府苦候,未得就藩之命,反迎来了长子朱高炽的诞生。
直至洪武十三年三月,你才接到父亲的诏令,顺利就藩北平。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逝,你深感哀痛,与在外就藩的兄弟们相继返京吊唁。
此番归京,你邂逅了日后助你至深的道衍和尚,并赐其名姚广孝。
返北平途中,姚广孝伴你同行,并主持庆寿寺事务。
自此,你身边添一智囊,常为你筹谋划策。
姚广孝?此僧似曾相识。
燕汉相争之时,未见其身影?
彼时,岳父徐达掌北平军务,镇守北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