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 2)

“嘿嘿,其实我最想让殿下看的,是这个!”刘子衿边说边揭开了第二个遮盖。

朱松一眼望去,双眸骤亮——竟是一辆自行车,与他提供的图纸上所绘几乎无二!

显然,刘子衿在这辆自行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与三轮车相比,这辆自行车在细节上更加精致,每一处都经过细心打磨和上漆,毫无粗糙之感。

“真不错,你居然把自行车都做出来了!”朱松大笑称赞。

这正是他喜欢刘子衿的原因:无需多言,刘子衿总会自发地去探索和实践。

这正是朱松提供后世教材的好处:像刘子衿这样的人,学习到书中提及而现实中未见之物时,总会忍不住想要亲手制造出来,验证其神奇与实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朱松的教材中,除了自行车,还有许多后世常见却技术含量不高的物品,无需复杂机械或高工业水平即可制作。

他不可能一一交代或亲自找人制作,所能依靠的,正是这些热爱钻研与发明的人,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创造。

刘子衿的表现令朱松极为满意。

不久,他便在朱松面前试骑了这辆自行车,虽略显生疏,但已能稳住不倒。

“私下里没少练习吧?”朱松心知,刘子衿必定已多次尝试。

对于未曾骑过两轮车的人来说,起初难以保持平衡,需历经一段时间适应,方能稳健骑行。

“摔了几跤后,我发现掌握平衡就没那么难了!”刘子衿略带羞涩地挠头说道。

“继续努力,自行车仅是起点,我期待你未来能给我带来更大的惊喜!”朱松轻拍刘子衿略显瘦弱的肩膀,笑言鼓励。

“嗯!”刘子衿满脸兴奋,坚定地点头回应。

偶像的鼓励与认可,让他内心充满满足与动力。

从橡胶厂返回汉王府,朱松径直步入书房,着手撰写成立研究院的计划书。

刘子衿今日的表现,激发了他创办研究院的念头。

将如刘子衿般热爱发明的人才汇聚于研究院,专注创新,岂不是更佳?

不久,研究院计划便在朱松的笔下初具雏形。

他还计划制定奖励与保障制度,类似于后世的研发奖励和专利制度,确保研发者能在一定期限内,如五年或十年,享受其成果的商业利益分红,以此激励更多人投身发明创造。

……

哈密城外,杨赫领两万守备军驻守三道岭,秦武则率汉中军与其余守备军包围哈密城。

围城已逾半月,秦武未急于攻城,静候攻城大炮的到来。

大炮一到,哈密城墙将不堪一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己方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