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报销车票(1 / 2)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阳城人才引进的工作似乎有了一些动静。人事局在杜东清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奔赴汉江的各个大学开展招聘活动。
他们精心准备,现场详细地解读着阳城为引进人才所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每一个条款都蕴含着阳城对人才的渴望与诚意。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招聘现场冷冷清清,询问的人寥寥无几,场面十分尴尬。
杜东清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他在人才引进这条路上已经摸爬滚打了许多年,以前带队去各大高校招聘,效果不好,他心里明白那是因为政策缺乏吸引力。
可如今,阳城给出了如此优厚的政策,有高额的工资待遇,有住房补贴,还有各种发展机会,为什么还是无人问津呢?咨询的人屈指可数,有意向的仅仅是几个阳城本地的大学生。
6月底,杜东清像个不知疲倦的战士,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大学校之间。他一次次地宣读着政策,声情并茂地介绍着阳城的未来蓝图,希望能够打动这些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子。
可即便如此,来应聘的人依然少得可怜。经过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有意向的人才60多人,这对于阳城庞大的人才需求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每天,杜东清都会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书记宋江汇报当天的招聘成果。看着杜东清一天比一天消沉,兴致越来越低,宋江心里也不好受。但他是书记,是这座城市的主心骨,他不能让大家失去信心。
宋江沉声道:“东清同志,有付出就有回报,这只是开始,我相信努力一定会有成果。人才的引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让更多人知晓阳城的美丽与潜力。这样,明天先休息一天,我跟市长商量对策,晚上我们再碰头!”
随着宣传工作的持续推进,阳城的政策逐渐被更多人知晓。特别是阳城本地的家长们,他们纷纷打电话给自己在外地读书的子女,劝说他们回阳城建设家乡。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既能享受这么好的政策,又能照顾父母,许多人开始心动了。
在汉江的一所大学宿舍里,几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毕业后的去向。“毕业了去哪里?”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当然是玩啊,好不容易毕业,必须得先玩一段时间,去哪里还没确定好!”小李子一脸轻松地说道,他家里条件优越,似乎不用为未来发愁。
“呵呵,小李子,你家有矿?”舍友们调侃道。
“矿倒是没有,但工作我爸已经跟我安排好了!你呢,小王八!”小李子反问道。
被叫做“小王八”的小王自嘲一笑道:“还能干什么?打工呗,我家也就那个条件,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本让我挥霍,毕业之后得去打工,只是还没想好去哪里?”
这时,有个舍友突然说道:“前几天不是有个什么…什么”
“阳城!”另一个舍友接话道。
“对,就是来学校招聘的,我看政策还可以,如果带女朋友一起买房更是比市面上便宜一半!”大家的话题一下子被拉到了阳城。小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对于他这种没有家庭支持的人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好机会,至少可以安排一个比较好的工作。
那年轻人仿佛做出了重大决定一般,喃喃自语道:“我要去阳城看看,那里是否值得我留下来!”宿舍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其他三个人若有所思地沉默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