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狂风起(2 / 2)

"现在看来,赵王可以出局了。"

他冷冷地说,声音里透着决绝,"这样一个目光短浅、毫无韬略的蠢货,若把大齐交到他手里,不出几年必定亡国!我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先辈们用鲜血打下的江山,毁在这种废物手中!"

"主公,您看...小殿下如何?"

李忠试探性地问道,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

"俊儿..."提到外孙,李晃凌厉的目光瞬间柔和下来,但随即又蒙上一层阴影,

"他心地纯善,待人宽厚,可惜...谋略不足啊。为君者,光有仁善是不够的。"

老人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更何况这些年,我们从未把他当作储君培养。现在临时抱佛脚,已经太迟了..."

他想起小时候的俊儿,那个聪颖好学的孩子,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是他们,是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血雨腥风,生生折断了那孩子的翅膀,让他从一块璞玉变成了纨绔...

"其实...做个闲散王爷也好。"李晃的声音忽然变得很轻,"这江山太重,我已经折了一个女儿进去...俊儿就让他平安喜乐地过完这一生吧。"

李忠望着主公的背影,忽然惊觉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名将,不知何时已经佝偻了脊背。记忆中的主公,一杆长枪可敌千军,一声怒吼能震四方。如今岁月在他身上刻下的痕迹,比任何敌人都要残酷。

安国公李晃站在窗前,目光落在那株陪伴了他三十年的老松树上。雨水顺着松针滴落,就像他心中流不尽的遗憾。

如果当年先太子没有冤死...如果那个温润如玉又胸怀韬略的殿下还活着...今日的大齐,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他闭上眼,先太子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那个会在寒冬里亲自为老兵送炭火的太子,那个通宵达旦批阅奏折的太子,那个...被他们袖手旁观,间接害死的太子。

"罢了,罢了。"

李晃猛地睁开眼,浑浊的眼中迸发出坚定的光芒。这一次,他绝不会再重蹈覆辙,不会再为了自保而袖手旁观。

"传我命令,"他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加派人手盯紧赵王府和秦王府,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