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杀戮结束的先决条件(1 / 2)
徐剑飞对杨振宇出于阶级层面的仁慈,只能无奈地苦笑。他心中暗自感叹:“那面的人总是如此善良地看待这个世界啊!”然而,这种善良并未给中国人带来应有的回报。
回顾历史,中国人曾经原谅了日本人,放弃了赔款并放弃分割他们的领土,但却从未换来日本人一句真诚的道歉。这无疑是对中国人善良的一种漠视和伤害。
不仅如此,中国人为了北棒子,付出了十几万前辈鲜活的生命,然而换来的却是后来的疏远。在毛子陈兵百万的时候,竟然还加入其中。
这种付出与回报的巨大反差,让人不禁感到心寒。
中国人还为北面的老大哥,付出了稳定世界地位的惨重代价,然而换来的却是对方陈兵百万,对中国构次果果的核武威胁。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表明,中国人的善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再看看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中国人勒紧裤腰带,无私地援助了 两百亿,相当于后来两千亿的美元,却换来了越南用我们援助的枪炮和大米对我们的侵犯。这无疑是对中国人善良的一种践踏和背叛。
中国人为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掏出了真心,然而在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却茫然四顾,发现竟然没有一个真正的盟友。
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现实啊!
中国人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太仁慈了。总是天真地认为以心交心,就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然而,他们却忘记了老祖宗总结出来的另一句话:“棍棒子之下才出孝子。”
这句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
在国际关系中,仅仅依靠善良和宽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实力和原则作为支撑。
徐剑飞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那最古老、原生态的啤酒,感受着那浓郁的麦芽香气在口腔中弥漫开来,的确是一种不合时宜的享受。
放下酒杯,目光落在杨振宇身上,缓缓说道:“我对你的想法实在难以苟同啊。”
杨振宇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为何如此说呢?”
徐剑飞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最直接的例子便是日本军国主义。如果没有广大日本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他们又怎能有发展的根基和土壤呢?
这就如同你们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壮大,若没有最广泛的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你们又怎能茁壮成长,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呢?”
杨振宇听后,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却发现自己一时语塞,竟然真的哑口无言了。
徐剑飞见状,继续说道:“再看看整个抗日战争,如果没有日本百姓的支持,没有他们购买的国债,没有他们的捐献加入,没有他们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这场战争还能够发生吗?”
杨振宇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他再一次张口结舌,却发现他真的不知该如何回应。
徐剑飞的声音越发低沉,却带着无法忽视的力量:“杀害 三十万南京同胞的枪弹,哪一个不是日本人民制造出来的?杀害我太平镇百姓的刺刀,哪一个又不是日本的百姓制造的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