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您为何突然这样问(1 / 2)
“你们虽为儒家弟子,却也应明白,儒家不过是一块踏脚石,一块通往高位的敲门砖。
在外人面前,在士林中,你们可以虚伪掩饰,但现在面对朕,还要继续伪装吗?”
先前楚稷提及新书院的设想,六部尚书无不惊愕且试图阻止。
若按楚稷的计划筹建书院,恐怕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新书院虽保留儒家思想,但还将融入农家、墨家、兵家乃至算学、医学等多学派内容。
那时,儒家还能保持原有的权威地位吗?
显然不可能。
六部尚书身为天下士子的领路人,其影响力甚至超过衍圣公府。
一旦他们支持这样的改革,恐怕会被天下读书人唾弃。
楚稷在一旁微笑道:
“当初我说要编纂官册时,你们含糊其辞地推诿,我能够理解。
每个人都需要顾及自身利益,名声传开后,个人升迁之路可能会受影响。
人性本就自私,我能体谅。”
“但世事变迁,大乾这艘巨轮只会加速前行。
若无法跟上节奏,就会被无情淘汰。
我并无特别针对任何人,只是提醒大家一个事实。”
“那就是在机遇来临时,若不能把握,就别羡慕他人飞黄腾达。
刚才你们已目睹大乾的前景,难道认为大乾的疆域只能依赖儒家治理?”
六部尚书彼此对视,最终礼部尚书江源皱眉说道:
“太子殿下,我们并非不知晓这些道理,只是此事还需考量当下的实际情况。
如今天下学子该如何适应?他们苦读多年,却发现所学知识可能不再适用……”
楚稷挥手打断道:
“书院即便现在开始招生,也至少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才能有人参加科举。
这是我的估算,时间不会短。”
此话一出,连太上皇和雍和帝都愣住了。
太上皇疑惑道:“这么长时间?”
楚稷苦笑着回答:“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情况,二十年左右才可能有成果。
即使有天才,也不会直接入仕,而是留在身边学习。”
听到这里,六部尚书们心里轻松了不少。
二十年,那时他们大多已不在任上。
吏部尚书洪良说道:“陛下,我们并非顽固之辈。
只是历史上三教并存是用来愚弄百姓的,如今佛教受创严重,道教虽盛却看不起凡人……”
他继续道:“如果再削弱儒家对民众的影响,会不会导致底层百姓产生异心?自陈胜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百姓未必都安分守己。”
楚稷打断道:“诸位无需担忧,我只是想培养部分人才,而非开启民智。
即便要普及知识,首要任务也是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