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高家奴思降,刘伯温主战!(2 / 2)
昔日鄱阳湖之战,朱元璋率部以寡敌众,开战前夕,朝中多有主和之士,主战者寥寥,刘伯温乃主战之翘楚。
今时辽东战场,情形类同,刘伯温依旧主战,而李善长犹若往昔,择主和之议。
李善长满脸难以置信,望向刘伯温道:“刘中丞,目下北伐正兴,且不论粮草辎重诸事,开辟两处战场,实非明智之举。
辽东军虽近年屡有胜,然皆属疥癣之役。
一旦纳哈出与刘益合兵,君以为区区数万辽东军,真能抵挡乎?”
善长又言:“常孤雏费尽数年之功,跨海于辽东开拓边关诸县等地,若此役兵败,今时所得成果,皆将化为泡影,此节可曾思及?”
刘伯温望向李善长,道:“李相国,吾信常孤雏。”
李善长愤然甩袖,喟然叹曰:“仅凭‘相信’二字,此事也太过儿戏!”
旋即,李善长面向朱元璋,急切奏道:“陛下,此事断不可应许。今我大明新立,诸事皆应以稳为要,徐徐图进才是。”
刘伯温遂缄口不言,朱元璋则沉稳落座,心下已然拿定主意。
李善长见朱元璋如此神态,便已揣度出结果,心中不禁喟叹,然亦未再多言。
朱元璋对李善长道:“李相国,此事朕心中已有计较。待明日早朝,朕便宣布结果。好了,你二人且回去吧。”
李善长与刘伯温携手出宫,途中李善长向刘伯温说道:“刘中丞,汝为何不劝阻陛下?现今开辟两处战场,实乃过于冒进。”
刘伯温道:“李相国莫急。今使常孤雏攻刘益,并非无利。
其一,北伐已克大都,自此北平与辽东相连,常孤雏无后顾之忧。
再者,常孤雏镇守辽东数载,用兵向以稳慎着称,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此番既已上奏请战,想必已有周详之策。”
李善长道:“既如此,为何不待北伐告终?
届时,北元残余势力大多已被清剿,彼时再兴兵进取辽东,岂不更为顺遂?
且朝廷亦有时间积聚粮草,何至于如此仓猝行事?”
刘伯温道:“长痛不如短痛,尽早解决辽东诸事,辽东亦可早日振兴。
况且,若北伐与辽东战事皆胜,对北元之震慑,必达空前之境。
此等战略威慑,实乃可遇而不可求也。”
李善长喟然长叹,道:“罢了,罢了。料想陛下亦是赞同主战之策,多说无益,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言罢,二人遂各自登上马车,分道归府。
李善长归至府邸,见胡惟庸已在府中相候。
胡惟庸见状,赶忙起身,向李善长行礼道:“恩师,陛下传召您进宫,所为何事啊?”
李善长遂将常孤雏欲启辽东战事一事,详详细细说了一遍。
胡惟庸闻罢,不禁倒抽一口凉气,道:“恩师,常孤雏此举,莫不是太过冒进了?”
胡惟庸又道:“况且,如今大部兵马皆聚于北伐,朝廷若欲抽调新军驰援辽东,恐心有余而力不足。
仅靠辽东那区区数万兵马,又焉能成此大事?”
李善长道:“吾亦是这般谏于陛下。罢了,罢了。”
胡惟庸道:“恩师,要不明日早朝再谏陛下一回?若朝中大臣多持反对之意,想来陛下也不会固执己见。”
李善长睨了胡惟庸一眼,冷哼道:“你莫不是第一天才识得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