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常孤雏开公学启智,边关民商崛起!(2 / 2)
常孤雏辄问此数位寒门士子:“尔等属何种读书人也?”
此数位寒门士子闻听此言,瞬时面红耳赤,赧然无地。
彼等读书,意在蟾宫折桂,谋取官职以聚财帛,令家门昌盛。
平日虽亦高谈阔论,然终究不过夸夸其谈而已。
常孤雏诫此数寒门士子,令其深思熟虑,待思忖明晰,再定是否留于边关诸县,充任夫子之职。
此数寒门士子遂暂留军中,日夜殚精竭虑,忖度常孤雏所询之问。
众人相与研讨,斟酌再三,终决计留驻于此。
常孤雏颁建学之令,首于县城营建公学之堂,广纳诸般百姓人家子弟就学。
公学学堂资费收取,从简从廉,力求惠及大众。
至于诸生学业,严立规度,以课业成绩为据,定其能否进阶升学。
成绩斐然者,得升于上阶;稍欠者,则需勤勉奋进,以图进取。
百姓闻知公学学堂之资费与规求,皆对常孤雏感恩戴德,涕零不已。
盖自此,彼等后辈亦终得入学修业之机缘。
除此而外,常孤雏又颁下乡教字之策。
每至月时,必有夫子前往乡野,为百姓讲授文字之道,期使众人能识得常用之字。
此乃开启民智之首步,操切不得,须徐徐图之。
于辽东,边关诸县百姓每值闲暇,便聚而论常孤雏之功德。
众人皆言,其辽东边民之策,令边地安稳,民生渐兴;所建公学学堂,资费低廉,使诸家子弟皆有求学之机,开民智于无形;更有那公厕之设,便民且洁境,利莫大焉。
诸般惠民之政,无不见其用心。
一时间,常孤雏之名,深得民心,众口皆颂其贤。
常孤雏使边关诸县之煤矿归官府操持经营,雇募百姓采掘煤矿。
所采之煤,以低廉之价售与百姓,以供其冬日取暖。
余者,则托于山东布政使陈园,令其招商以售。
山东士族,为抵常孤雏,竟相拒涉煤炭销售之事。
彼等自持门第,不屑为之。
然外地商贾见此商机,踊跃而至,果敢争逐,终获煤炭销售之权。
辽东边关诸县获财政之入,除输于朝廷者,余者八成悉投诸基建与民生诸事,以惠百姓,厚其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