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福建困境(2 / 2)
朱元璋说道:“你怎的不举荐你徐达叔叔或是常遇春叔叔?”
朱标说道:“二位叔叔乃国之栋梁,实不必如此大材小用。”
末了,朱元璋言道:“也罢,便让保儿前往福建吧。” (注:李文忠小名保儿 )
数日后,李文忠得获诏令,旋即率领一支部伍奔赴福建。
辽东之地,常孤雏令部分人于牧草繁茂、水草丰沛之处,从事畜牧,畜养牛、马、羊等牲畜。
畜牧业者,非但可用于豢养战马,亦能为辽东之地供给肉食与奶制品。
与此同时,常孤雏招募熟稔之人,于辽东境内四处踏勘,寻觅尚未被发觉之铁矿与煤矿所在。
铁矿之重,自不必多言,实乃国之重器。至于煤矿,非但可用于炼铁,亦能解辽东百姓取暖之需。
于距居民区较远、毗邻矿山之处,常孤雏使人筑起高炉,且营建诸多用以制作煤炭制品之工坊。
待杂交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广泛种植铺开之后,辽东民众的温饱之困便可解。常孤雏欲使辽东产业多样,广设就业之岗,令百姓有更多营生之道以补家用。
既如今朱元璋允常孤雏于辽东放手施为,常孤雏自不会错失此机,定要使辽东焕然一新。日后向朱元璋建言时,亦能以现实实例为据,如此,建言更具说服力。
辽东之大规模开发,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虽推进之程稍缓,然其变化确然肉眼可见,逐步彰显。
待辽东炼铁产出丰足之时,常孤雏尚欲于辽东广建砖房。如此,则无论御寒之效,还是居住之感,皆能大有改善,舒适良多。
当然,相关报备不可或缺,尤其铁之一事颇为敏感。虽常孤雏身为辽东封疆大吏,却也不可令朱元璋多生猜疑。更关键者,不能授人以柄,使他人借此发难。
常孤雏巡视既毕,归至府衙。甫一落座,刘三便匆忙奔入,禀道:“将军,应天有信至!”
常孤雏从刘三手中接过书信,启封视之,乃朱标致信询问,福建倭寇肆虐,以何法整治方为有效。
常孤雏览毕,心下思忖,如今治理倭寇实非易事,大抵不过重兵戍守或是禁海之类,此皆乃治标而不治本之法。
便是这禁海之策,虽于极大程度上可限倭寇肆虐,然对沿海之地经济发展,亦存弊端,真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常孤雏心中倒存一法,然暂不可行。待辽东民生复苏,积攒些许根基,常孤雏便可率军借道高丽,征伐倭国。
若高丽不允当如何?于常孤雏而言,倘若高丽拒之,反倒更佳,先兴兵伐高丽,再挥师征倭国。
且不论其他,单说这灭国之战,常孤雏实兴致盎然。
常孤雏当即提笔,奋笔疾书,修书一封以复朱标。
刘三持回书离去,甫出府衙,便有一亲卫入内,禀道:“将军,赵姑娘此刻正在府衙门外。”
常孤雏向亲卫说道:“不见。告知她,吾事务冗繁,无暇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