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态度转变(2 / 2)

虽众人无决策权,但建言亦能影响圣裁,一旦用人不当,恐有奸佞之徒借此扰乱朝纲。还望陛下详加考量,权衡利弊,莫让新政未行,却先扰朝堂安稳。”

朱元璋心中暗自冷笑,开口道:“嗯,诸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有据。此事关乎朝堂格局,确需审慎。那便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自李善长与胡惟庸之态度观之,朝堂朋党之势已大略成形,此于一新兴之帝国而言,绝非善举。

朱元璋静候良机,于时机未临之际,姑且容此辈蹦跶些时。

辽东之地,常孤雏率新组火枪兵,外出操演。

北元与高丽之探子闻此,皆未以为意,盖因这火铳弊病昭然,若逢骑兵冲锋陷阵,实乃不堪一击。

然彼等不知,辽东火枪兵之火枪已然改良,其稳定性大增,杀伤力亦今非昔比。

北元与高丽皆觉常孤雏此举,类于班门弄斧,未予重视。彼等所忌惮之火枪,仍属辽东卫与辽东军也。

辽东之地,铁矿冶炼渐入正轨,煤炭工坊亦热火朝天地开工。

官府所设之食品工坊,亦源源不断产出货品,以丰饶辽东百姓之生计。

外地商贾至辽东,见商机俯拾皆是,惜乎辽东之策于彼不甚友善。非是无利可图,乃获利难以丰厚耳。

外地商贾自辽东采办货物,转而贩运至大明诸地售卖。

彼等以加价之法,终亦获利颇丰。

辽东商税渐增,常孤雏于税收之中,除却上缴朝廷之数,留存部分以为激励之金与日常用度,余者皆投诸基建之事。

辽东大兴基建,用工之处比比皆是。当地百姓于农闲之时,亦可获颇丰之收入。此情形,令周边之地百姓艳羡不已。

若非当地官府不予放行,彼等恨不能奔赴辽东也。

此时,那些秉持“故土难离”之念的百姓,心下难免生悔意。

辽东之地,已然展翅腾飞。

辽东吏治清正廉明,百姓衣食丰足,如此之地,于大明疆域之中,似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山东布政使司衙前,诸多百姓请愿,恳请陈园恩准彼等于农闲之际往辽东务工,以获额外之利,冀使生计更为宽裕。

山东之地,士绅豪族惧劳动力外流,遂纷纷登门拜访陈园,对其加以施压。

陈园于诸般士绅豪族,恨得切齿,然实无计可施。

山东士绅豪族把持巨量土地与人口,致使土地兼并之势愈烈,众多百姓沦为佃户,生计维艰,苦不堪言。

且人口受控于彼,官府政令推行受阻,赋税征收亦受掣肘,地方治理多有滞碍,民生经济发展亦受遏制,实乃百弊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