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不一样的金州(2 / 2)

再观那工坊之处,工匠们专心劳作,锤凿之声交织,所制器具精巧实用。

金州一派繁荣兴盛之象,令朱标暗暗称奇。

朱标心下诧异,暗自思忖:“此乃素有苦寒之地之称的辽东?”

街道间,见二人争执,官差至前,耐心相劝,全无官威架子。

那二人吵至激烈处,竟连官差一并骂了。

然官差涵养颇佳,并未为此动怒介怀。

朱标向常孤雏问道:“常大哥,此地官差怎毫无官威?”

常孤雏道:“为官者,当为民做主,旨在助民,非欺民也。既称父母官,于百姓自当耐心引导,何必仗势压人。”

朱标闻之,心中震撼非常。此类言语,他平日听闻不少,然付诸实践而亲见者却稀。今于辽东,着实大开眼界。

一行人继续游逛,忽见一队身着绣有“卫生管理”字样服饰之人,沿街巡查。

朱标问道:“常大哥,这又是何?”

常孤雏道:“此乃司职城市卫生监督者,凡有乱丢垃圾、随地便溺之举,皆会受罚。”

常遇春道:“臭小子,怎的连大小便之事也管?”

常孤雏遭常遇春斥骂,却不恼怒,毕竟对方乃自己父亲。

旋即说道:“城中每隔数步便设公厕,男女有别,民众内急可往此处解决。若任由众人随地便溺,城市环境卫生必将不堪,届时病疫丛生,于身体无益。治病不如防病。”

常遇春挠挠头,愣是半句话也憋不出来。

朱标暗自将此事记于心中,寻思回应天后,便去考察京城情形,瞧有无可借鉴之处。

一行人又行一段路,至金州城东城。此处不似别处热闹,四处可见与学习相关之标语。

朱标问道:“常大哥,这东城怎地市集稀少?”

常孤雏答曰:“此地乃学城,置有蒙学、小学、中学与技术学校。”

常孤雏向朱标解释道:“蒙学专为幼童启蒙而设,授以基本文字、礼仪之识;小学则进一层,于识字之上,教授经史浅义、算术基础;中学着重培养学子综合学识,诗词文赋、数理之学皆有涉猎;至于技术学校,旨在传授各类实用技艺,如木工、铁匠之术,使学子习得一技之长,以应社会之需。”

朱标疑惑发问:“为何诸学之中,不见专授儒学之课?”

常孤雏直言道:“儒学历经千载,虽不乏精义,然其流弊亦显。诸多腐儒抱残守缺,拘泥章句,不务实学,致使儒学沦为空谈。且部分纲常之说,束缚人性,于今时社会发展多有阻碍。一味崇儒,易蔽众人耳目,阻思想之开拓、技艺之精进。故不可独尊儒学,当广开学路,培育多元之才。”

朱标笑道:“常大哥,你就不怕遭士林众人口诛笔伐?”

常孤雏咧嘴一笑,道:“他们的嘴,能比刀子还硬?”

一旁常遇春亦咧嘴而笑。

常孤雏侃侃而谈:“农学关乎民生根本,民以食为天,精研农学,方能丰五谷、足仓廪,使百姓温饱无虞。

算学则为诸事之基,于商贾贸易、工程营造,皆不可或缺,精准运算,可省物力、提功效。

工匠之术,造就器物,大至城垣楼阁,小至日用杂物,皆赖于此,技艺精良,方有实用好物。

天文地理,察天象以知时节,晓地理以善用资源,于农耕、行军、通商皆具实用,助世人明自然之理,顺天应地,趋利避害。”

常孤雏问道:“儒学除了口舌之间传经教义,较之于农学富国、算学明数、工匠成事、天文地理晓天地自然之利,究竟能强几何?”

朱标心中自是明白,然仍劝道:“常大哥,此等言论虽有道理,然世道如此,还望你慎言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