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雁门战事(2 / 2)
李善长问道:“你手中,可握有杨宪把柄?”
胡惟庸先是点头,旋即又摇头:“有倒是有些,却皆非关键,凭这些小把柄,要将杨宪调出中书省,恐怕不成。”
胡惟庸凑近李善长,低声道:“恩师,既如此,要不咱们设法栽赃于他?寻个能让陛下动怒的由头,不愁扳不倒他,如此便可将其调出中书省。”
李善长摇头曰:“栽赃之术,当慎用之。稍有差池,祸必及身。”
胡惟庸续言:“既如此,便徐徐图之,使与杨宪相关之官员渐次出错,待积沙成塔,亦足除杨宪也。”
李善长心下疑惑,不解胡惟庸缘何执于除杨宪。政见相悖、争权图威,皆属平常。然对一人穷追不舍,实有蹊跷。
初时刘伯温归附朱元璋,李善长虽亦觉有危机感,然尚不至与之水火不容。
且自胡惟庸就任右相以降,愈发多之淮西勋贵,常往胡惟庸府邸奔走。
李善长问胡惟庸曰:“惟庸,汝莫非有何事瞒吾?”
胡惟庸展颜笑道:“李公多虑矣,岂会瞒公。不过一心为公,除此并无他事。”
李善长阅人无数,见胡惟庸如此,知其必有隐情。然彼时情形微妙,李善长亦未加逼问,只微微颔首,目光若有所思。
李善长道:“汝与陆仲亨交厚,可知雁门战事如今境况若何?”
胡惟庸答曰:“初时,北元军仅小规模劫掠滋扰,后渐趋频繁,今则已大举进犯矣。”
李善长心觉有异,遂问:“此军情缘何迁延至此方来奏报?若早闻之,使北平徐达策应威慑,何至于此?”
胡惟庸道:“军情变幻莫测,往时小规模滋扰,何需惊动陛下。”
李善长暗自心惊,忖度胡惟庸恐已多有独断专行之举,且或瞒着朱元璋行事!
朱元璋何许人也?天生帝王之才。于朱元璋跟前弄手段,胡惟庸莫非是活腻了?
李善长与胡惟庸不咸不淡叙谈片刻,便送胡惟庸出府。
旋即,吩咐管事:“日后朝中重臣来府拜会,能推则推。”
李善长此举,令诸多淮西官员觉出异样,皆往问胡惟庸。
胡惟庸亦猜度李善长或有所知,却不以为意,嘱淮西官员照旧行事。
皇宫之内,朱元璋于御书房批阅奏章,二虎前来奏报朝中官员动静。
朱元璋闻二虎所奏,搁笔而言:“这李善长倒算聪明,然此时欲置身事外,恐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