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打油诗(2 / 2)

至于朱元璋心中,对辽东辽侯是真信亦或假信,个中究竟,唯朱元璋本人深知,旁人实难揣度。

彼时,应天城中坊间忽传一首打油诗,诗云:“常家双国耀门楣,权势熏天惹是非。朝堂风云凭势舞,不知来日可安归?”

此诗虽未直言贬损,然字里行间,似含影射之意,暗指常家一门双国公,权势过盛,隐隐有警示之意,引得市井百姓竞相谈论,一时之间,满城风雨。

常遇春闻此打油诗,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怒道:“吾常家赤诚忠良,为国立功无数,何得此等谤言!”

蓝氏见状,赶忙相劝,温婉说道:“夫君息怒。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家常家一心为国,所作所为,天地可鉴。此等市井流言,无需理会,若将军为此动怒,反中了他人下怀。”

常遇春听后,虽怒火未消,然亦觉蓝氏所言有理,遂强压怒火,不再言语。

朱标闻此打油诗,念及太子妃常贞恐为此忧虑,遂急至其居所。

见常贞神色忧虑,朱标温言抚慰:“贞娘勿忧,此等流言蜚语,皆无稽之谈。岳父大人一门忠烈,为我朝鞠躬尽瘁,父皇心中亦明镜似的。些许小人造此谣言,妄图生事,岂能遂其愿。你我身居正位,莫为其所扰。”

太子妃常贞闻言,微微浅笑,神色坦然道:“殿下毋须挂怀,臣妾并未在意。常家一门双国公,臣妾又忝为太子妃,且已诞下嫡皇长孙。如此尊荣,焉能不招人嫉妒?臣妾深知树大招风之理,些许流言,实不足为惧。”

见常贞如此豁达,朱标心下稍宽。然一转念,恐朱元璋闻此流言心生芥蒂,遂不敢耽搁,连夜径往御书房求见。

朱标匆匆至御书房门外,二虎见状,赶忙躬身见礼。朱标不及寒暄,径直推门而入。

朱元璋正专注于批阅奏章,忽闻推门声响,抬首望去,见是朱标,神色稍缓,问道:“标儿,如此深夜,所为何事?”

朱标赶忙躬身见礼,旋即问道:“父皇,近日应天府流传一首打油诗,父皇可曾闻知?”

朱元璋轻笑一声,道:“坊间打油诗多如牛毛,咱哪有闲工夫去听。究竟是何事,你且说来。”

朱标遂将那影射常家的打油诗,一字不差禀于朱元璋:“父皇,此诗道‘常家双国耀门楣,权势熏天惹是非。朝堂风云凭势舞,不知来日可安归?’,儿臣闻之,恐父皇有所误会,特来禀明。”

朱元璋听罢,不禁哈哈大笑。然笑声骤止,目光看向朱标,问道:“标儿,你对此有何看法?”

朱标赶忙拱手,道:“父皇,常家世代忠勇,常叔父为我朝开国立下不世之功,其勋业彪炳史册。今常家一门双国公,实乃其家族忠诚、浴血奋战所获。

常贞为儿臣之妃,诞下嫡皇长孙,常家于皇室亦有亲谊。

此打油诗所言,实乃无稽之谈,望父皇明鉴,莫为流言所惑,寒了功臣之心。”

朱元璋直视朱标,问道:“你就不怕常家功勋卓着,又身为外戚,权势日盛,尾大不掉?”

朱标神情笃定,拱手而道:“父皇,常家累世忠良,一心为国,绝无贰心。

今我朝初立,正需倚仗这般功臣宿将,以安社稷、抚民心。

常家若知父皇信重,必当愈加竭诚尽忠。

再者,儿臣与常贞伉俪情深,常家因亲谊亦当护我皇室。

儿臣以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此方为驭下之道,亦能令臣子感恩图报,父皇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