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漏网之鱼(2 / 2)
朱标直视常升,问道:“闻应天府现浙江流民,此事你且细细道来,究竟何状?”
常升躬身,恭敬答曰:“殿下,确有流民至应天府,其情状堪忧。弟见之不忍,遂施粥安顿。据流民所言,浙江灾情颇重,无奈方背井离乡。”
朱标闻罢,又问:“你所言灾情,可查实?”
常升回禀:“弟虽未亲赴浙江,然流民言辞恳切,且观其困苦之态,料非虚假。”
朱标微微颔首,继而问道:“你既已见流民困苦,施粥安顿,且说,是如何安顿之?”
常升赶忙再拜,答曰:“殿下,弟遣人于城外寻一空旷之处,搭建棚舍,供其栖身。又设粥厂,每日定时施粥,以解其腹饥之苦。另拨人手守护,保其周全,不使流民受他人欺扰。”
朱标听闻,沉吟片刻,又问:“守护之人可稳妥?所需物资可充足?”
常升回禀:“殿下放心,守护之人皆为可靠之士,物资亦已安排妥当,会持续供应。”
朱标深知,此事难久瞒。浙东集团若闻之,必对浙江流民有所动作。
朱标令常升先归,自往见朱元璋,欲言此事。
朱标入书房,见朱元璋正伏案,遂恭敬行礼,道:“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今闻应天府现浙江流民,似因浙江灾情所致。”
朱元璋搁笔,神色凝重,问道:“此事你从何而知?情况属实否?”
朱标将常升安顿流民之事详述,又言:“常升虽未亲赴浙江,然流民困苦之态非假。”
朱元璋沉思片刻,问:“常家此举何意?”
朱标答:“儿臣以为,常家或因前事避嫌,故借儿臣转达。”
朱元璋打趣道:“常家这避嫌之举,倒是做得周全。常遇春,纵横沙场,果敢无畏,如今为了区区打油诗一事,竟如此谨小慎微。”
言罢,捋须摇头,又道:“不过,这常升行事倒也有几分稳重,能妥善安顿流民,不负常家威名。只是这浙江灾情,究竟如何,还需详查。”
朱标问道:“父皇,您非遣刘伯温往浙江乎?岂不知浙江之情状?”
朱元璋轻咳一声,问道:“你何以知之?”
朱标笑道:“父皇,刘中丞之病,起得突兀,又闭门不见客,实有蹊跷。且前日父皇问及浙江灾情,料必有回禀之人,想来便是刘中丞。”
朱元璋摆手道:“瞒你不得,确是刘伯温去了浙江,那浙江灾情,亦着实愈发严重。”
朱标面露不解,问道:“送往江浙之赈灾粮,已颇为丰厚,何至于灾情反倒扩大?”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无非是被贪了,还能有何缘故!”
朱标问道:“那胡惟庸却言江浙灾情大好,莫非……”
朱元璋摇头道:“胡惟庸尚不敢于此等事欺瞒咱。料是那吏部侍郎从中作梗,且江浙官员恐多有涉事不洁者。”
朱标问道:“既如此,父皇为何不遣人往江浙整治贪腐,使百姓早复常业?”
朱元璋深知朱标仁厚,见不得百姓受苦。然惩治贪官,必当连根尽除,仅处一二人,实无大用。
“标儿莫急,既有来应天之江浙灾民,便可借此敲山震虎。”
朱元璋遂令朱标回东宫,诫之曰:“此事切勿声张。来日朝会,自有好戏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