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山西想开煤矿(2 / 2)
布政使华克勤于此甚为用心,其素常留意辽东诸事。见辽东蓬勃而起,华克勤亦欲为山西百姓有所作为。
且说华克勤,不仅着意派人赴辽东研习煤矿开采与加工之术,亦将此事具折上奏朝廷。
中书省中,李善长见山西所呈奏章。自胡惟庸被黜,诸事纷至,其复忙碌矣。
今时,胡惟庸虽仍居右丞之位,然荣光不复往昔,自知需低调行事,故而颇显清闲。
李善长将山西奏章置案旁,反复观览后又置于一侧。胡惟庸见状留意,心忖此奏章恐非寻常。
胡惟庸佯作久坐身疲,起身舒臂展腰。旋即,捧茶杯缓行至李善长案几之侧。
李善长抬头,目光落于胡惟庸,问道:“惟庸,莫非有事?”
胡惟庸将茶杯置于李善长案上,道:“恩师,操持公务许久,料想您已口渴,且饮此茶润喉,稍作休憩。”
李善长知胡惟庸别有意图,却不点破,微笑道:“确觉口渴,多谢。”
胡惟庸旋即问道:“恩师,此奏章为何独置于旁?莫非关乎要事?”
李善长见胡惟庸终及要点,便道:“哦,你说此奏章,乃山西布政使所呈,至于内容,你自观之。”
胡惟庸闻李善长此言,遂伸手将奏章捧起,旋即展开阅览。
奏章云:“启奏陛下,今辽东煤矿之业兴盛,其开采与加工之术精妙非常。反观山西,煤矿资源颇丰,然开采之法粗陋,加工之艺不精,致使获利微薄,民生难富。
臣以为,山西欲兴煤矿之业,当师辽东之法。其开采之术,或有勘测之准、挖掘之巧,能避矿脉之损,增煤炭之出;加工之技,或具提炼之纯、应用之广,可提煤之质,拓其用。
故臣已遣人往辽东,冀学得其采矿、加工诸技,归而用于山西。待学成归来,以新术兴矿,广开财源,富民强省,亦可为朝廷增税赋,固国之根本。伏望陛下允之、助之,使山西煤矿之业焕发生机,以利民生国运。”
胡惟庸览毕,李善长问道:“惟庸,以汝之见,山西开矿一事,于山西民生有何助益?”
胡惟庸道:“煤矿之用颇广,自辽东完善采矿与加工之术,其相较木炭,便捷非常,且价廉。今山西煤矿储量甚丰,一旦开采,必为巨富。此于山西财政收入及诸般事宜,皆大有裨益。”
辽东所产煤矿,经万民商会于大明诸地售卖,获利甚巨,此事诸多商贾皆已留意。然辽东于煤矿开采及加工之术,严守机密,是以诸大贾难能插手其间。今山西布政使华克勤欲往辽东求此技术,料其必多有艰难。
欲破此重重艰难,上策乃奏请朱元璋,求其降旨。如此,则辽东碍于圣意,难以再行隐匿,此乃堂堂阳谋。
李善长道:“诚哉斯言。山西历经元末之乱,又经王保保等事,即今亦常遭北元余孽滋扰,民生复苏甚缓。若山西煤矿得以大规模开采,且如辽东般加工制作,售于四方,则山西民生恢复,或可加速。”
胡惟庸蹙眉道:“恩师,然煤矿开采与加工之术,于辽东而言,犹生金蛋之母鸡,岂会轻易示人?纵华克勤已上奏陛下,此事欲成,恐非易事。”
李善长知胡惟庸话里有话,却无意于此多谈,只道:“成与不成,待陛下览此奏章便知,余事非吾辈所需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