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孝心可嘉(2 / 2)

单瞧这些菜肴品相,便觉价值不薄。朱元璋道:“常家丫头,东宫用度可还够?若不够,咱再从内库拨些与你们。”

常贞摇头道:“父皇无需这般破费,这些物事皆是大哥从辽东遣万民商会捎来的。”

朱元璋玩笑道:“这小孤雏倒疼你们,但凡有好物,都往这儿送。却不见他孝敬孝敬咱,咱可是他岳父呢。”

朱标赶忙道:“父皇,常大哥也往宫里送了东西,都在母后处,父皇可别说没尝过。”

朱元璋瞪朱标一眼,道:“吃你的饭,这么些美食还堵不住你嘴?”

朱元璋于东宫饱餐一顿后,返回御书房批阅奏章。

朱元璋令二虎将辽东相关情报皆呈上来。他于辽东安置诸多都卫司之人,久未阅览辽东情报。此时闲暇,权当消遣,倒也不错。

朱元璋观都卫司自辽东呈来之情报,愈看愈觉有趣,心忖常孤雏果是聪慧过人。且辽东营商环境颇佳,虽辽东商税颇高,然商业愈发繁盛。

朝臣常言,增商人之税,必致商业萎缩。然观之辽东,并非如此。至于朝臣缘何出此语,其间些许腌臜事,朱元璋亦不欲多言。

今时,单自大明别处往辽东营商者便日益增多,且彼等所交商税,皆依辽东规矩,却未见诸商退缩,反愈发踊跃前往。

由此种种,便可知增商税一事可行。

然朱元璋亦知,大明别处营商环境欲达辽东那般境地,一时之间实难实现。辽东现今非但物资丰足,单论其基础建设,便已领先大明各处许多。

朱元璋对辽东之水泥路与柏油路兴致颇浓。此两种官道,车行其上甚稳,于物资运送速度,大有提升。

次日,朱元璋召李善长、刘伯温至,与二人谈及辽东之水泥路官道与柏油路官道。

朱元璋向二人言明,水泥此物用于建筑,极为便利且坚固。

朱元璋谓二人曰:“二位爱卿,汝等以为,若以水泥铺筑大明之官道,可行否?”

李善长闻言,面露思忖之色,缓缓道:“陛下,以水泥铺筑官道,虽闻之便利坚固,然兹事体大。大明幅员辽阔,官道众多,若尽皆以水泥铺就,所需物料、人力耗费巨大。且臣不知民间对水泥认知几何,贸然推行,恐生变故,还望陛下三思,徐徐图之。”

刘伯温拱手道:“陛下,以水泥铺筑官道,实乃良策,可利国利民。然此事需从长计议,关键在辽东水泥产能。辽东工坊生产水泥,需养众多人手,恐难无偿供应。国库能拨几何购此水泥,关乎推行规模。且各地修筑,人手招募、材料采买等,所费不赀,皆需详加核算,方能稳妥推进。”

朱元璋道:“咱岂会令辽东白白供此水泥。想来这水泥价格应不高,观辽东各处官道铺筑,便可得知。然若使他人铺筑此官道,恐生贪墨之事。”

刘伯温道:“陛下,辽东既有此方面经验,莫若将铺筑水泥官道之事,交予辽东匠人,朝廷但遣监察官员便可。”

李善长闻之,曰:“将此事付与辽东匠人,固无不可。然修筑官道,恐遇他碍。铺筑官道,动用钱财甚巨,难免有人觊觎。届时若有人蓄意阻挠,此官道恐非易修。”

座中三人皆非愚钝之辈,皆知官道虽属国家,然“天高皇帝远”,若有人蓄意阻挠,朝廷亦无良策。

刘伯温沉思片刻,进言曰:“陛下,依臣之见,不妨分区域徐徐修筑水泥官道。如此,一则可先观成效,二则可分散人力物力,避免一次性兴大工而招诸多阻碍。且循序渐进,亦便于朝廷监察与管控,即便遇阻,亦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