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装给人看(2 / 2)
朱元璋言:“此事作罢。扩廓帖木儿本为北元旧臣,其主薨逝,彼为之发丧,此乃忠君之行。”
北元既分鞑靼与瓦剌,两部争地争权,龃龉渐生。
鞑靼欲占水草丰美处,遣骑突袭瓦剌营地。
瓦剌早有防备,伏兵齐出,箭如雨下。
双方短兵相接,喊杀震天。
鞑靼仗人多强攻,瓦剌凭地利坚守。
死伤枕藉间,仇恨愈深,争斗无休。
闻鞑靼与瓦剌交恶,山西晋王与陕西秦王谋议,率兵出关,欲袭鞑靼。
晋王整军甲,秦王聚弓弩,两部人马悄行塞外。
待至鞑靼营外,月色昏沉,晋王一声令下,伏兵齐出,杀声骤起,直扑鞑靼营帐。
鞑靼之军,遭秦王与晋王所部突袭,一时溃败。
漠北之地,地势复杂。二王恐贸然深入生变,既获战果,遂引军退回关内。
鞑靼遭明军袭扰后,遣使臣至瓦剌,双方言和,相约为盟,共御大明。
瓦剌首领亦明此理,知若鞑靼覆灭,己部则唇亡齿寒。二者皆源出北元,逢外敌当前,自当精诚协作。
东察合台汗国闻北元裂为鞑靼、瓦剌,遂欲趁此时机,进兵瓦剌,以图攻城掠地。
然东察合台汗国攻瓦剌,斩获寥寥,两军于金山山脉周遭,僵持良久。
东察合台汗国与大明交好,欲请大明出兵牵制鞑靼,其便全力攻伐瓦剌。
东察合台汗国遣使臣往应天,觐见大明皇帝朱元璋。
汗国使臣携西域好物,先以之朝贡,而后再议国事。
东察合台汗国使者拜毕,奏道:“今北元分鞑靼、瓦剌,我与瓦剌僵持于金山。恳请陛下出兵牵制鞑靼,我汗国必全力攻瓦剌,待事毕,愿永为大明屏藩,岁岁朝贡。”
朱元璋闻使者所请,转视群臣,问道:“东察合台汗国请朕出兵牵制鞑靼,彼全力攻瓦剌,诸卿以为如何?”
有保守派臣子出列,拱手奏道:“陛下,边疆之事,风云难测。贸然出兵,或陷我军于险地。我朝立国未久,当以休养生息为重,若因他国之请轻启战端,恐劳民伤财,于国不利,还望陛下三思。”
激进派臣子急步出班,拱手高声道:“陛下,此乃天赐良机!东察合台汗国愿为前驱,我朝出兵牵制鞑靼,必能破敌。北元余孽久为边患,趁其分裂,合力击之,可永绝后患,拓我大明疆土,扬我国威,望陛下允之。”
朱元璋目光落于刘伯温与李善长,问道:“伯温、善长,尔二人素有谋略,对东察合台汗国所请,意下如何?”
李善长拱手躬身,神色恭谨:“陛下,臣附议保守之见。今国家初定,民生未复,根基尚需稳固。边疆战事一起,粮草辎重耗费巨大,恐累百姓。且东察合台汗国所求,难测其心,若我军轻进,稍有差池,后果难料。稳守为上,不宜轻易兴兵。”
刘伯温整衣出列,躬身一礼后道:“陛下,臣以为当从激进之策。北元虽分鞑靼、瓦剌,然其心未死,终为大明大患。今东察合台汗国相邀,我军出兵牵制鞑靼,与之合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既挫北元余孽,又能拓展声威,扬我大明国势。此机一失,再难复得,望陛下决断。”
徐达上前一步,抱拳朗声道:“陛下,末将以为可出兵。我大明将士久经战阵,何惧鞑靼。今有东察合台汗国呼应,若能趁此良机,东西夹击,必能重创鞑靼。边疆安稳,方能保百姓太平。即便战事有险,末将愿率部前驱,为陛下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