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先富带后富(2 / 2)
毕竟,如今辽东已遭众人瞩目。倘若此番辽东帮扶云南有成,辽东威望恐日益高涨。”
朱标言:“父皇,辽东、云南皆为大明疆土,其民皆为我大明子民。此策于民有益,便当行之。”
朱元璋道:“不知孤雏这小子怎生想的,此计着实精妙,以富庶之地助贫困之所。但如此,你当真不惧常孤雏威望日盛?”
朱标道:“父皇,常兄想必已虑及此。其既向沐英兄提及此事,料已有所备。此事宜以朝廷之名,使辽东帮扶云南。如此,民心与威望皆集于朝廷,常兄不过稍得荣光。虽看似对常兄略有不公,然以常兄现今之势,亦无需此些微名声。”
朱元璋道:“善,此事便交由你去操办。”
此收揽民心之举可行,便将此机会予朱标,助其增望。
朱标言:“父皇,您乃天下之主,儿臣不过是太子罢了。如此关乎国家之大事,岂敢由儿臣操办?”
朱元璋笑骂道:“休要推诿,莫想偷懒。趁此时机,多积声望,日后执政,大有裨益。”
朱元璋又道:“常孤雏出此主意,竟不径直寻你我,却找沐英,足见这小子当真无意再出头。也罢,就顺他心意。待日后你登基,若想赏他,自行定夺便是。”
数日后早朝,朱元璋道:“诸爱卿,前时云南有奏章至,言滇地虽平,然百姓困苦,民心未安。太子思得一策,今辽东于我大明,经济发达,民生之优居首。太子遂建议,使辽东帮扶云南。以辽东之力,欲改善云南百姓生计,料应可行。诸爱卿以为此议如何?”
言毕,浙东集团一官员出列,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之策,初闻似善,然细思之,恐有不妥。
辽东虽富,然其商贸诸事繁忙,自顾不暇。
若分力于云南,恐辽东自身发展受阻,此其一也。
再者,云南之地,风土人情迥异,辽东帮扶,恐水土不服,难以契合滇民之需,徒费人力物力,此其二也。”
另一官员紧跟而出,附和道:“陛下,臣亦有所虑。滇辽两地,相隔甚远,交通不便。物资输送、政令传达皆有滞碍。
且帮扶之举,需大量钱粮,此钱粮从何而出?若加重赋税,百姓苦不堪言,恐生民怨,于国不利。”
又有官员拱手道:“陛下,臣闻辽东近年势力渐大,若再借帮扶之名,与云南勾连,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危及朝廷。此事关乎社稷安稳,还望陛下三思。”
浙东集团官员你一言我一语,皆以各种缘由,欲阻挠辽东帮扶云南之策。
他们扯出辽东自身发展、风土差异、交通不便、钱粮赋税、势力勾连等不相干之事,意图扰乱圣听,使此计划难以施行。
朝堂之上,一时议论纷纷。
此时,杨宪出列,奏曰:“陛下,臣以为此事无需仓促定论。不妨先询辽东之意。若辽东应允,再详加商议,亦为时未晚。”
杨宪心中明晰,知朱元璋此举意在为太子朱标增望揽心。浙东集团诸官此时阻拦,分明是于朱标处结怨。
朱元璋道:“便依杨爱卿所言,着人往辽东问询。若辽东无异议,届时再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