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有底线,没钱财(2 / 2)
众人面色凝重,气氛压抑,堂中烟雾缭绕,皆为心中愁绪所化。
为首一老者,资历颇深,率先开口:“如今百姓抵制吾等,实因袭商会车队之事。若欲解此困局,需先平息民愤。”
一中年商贾接话道:“话虽如此,然事已至此,如何平息?百姓已对吾等成见颇深。”
众人一时沉默,皆苦苦思索良策。
少顷,一年轻晋商起身,拱手道:“依晚辈之见,可广施善举,于各地设粥棚,赈济灾民,修缮道路桥梁,以表吾等悔过之意,重塑晋商之德。”
有老成者皱眉:“此计虽善,然耗时耗力,且成效未知,远水解不了近渴。”
又有一人道:“不如与万民商会求和,共商合作之法,化干戈为玉帛,或能得百姓谅解。”
此言一出,有人点头,亦有人反对:“求和?吾等此前对其下狠手,此刻求和,恐遭其轻慢,且颜面何存?”
争论间,忽有一人猛拍桌子,大声道:“莫若以重金贿赂官府,借官府之力压制万民商会,令百姓不敢再助之,如此,抵制之风自散。”
老者闻之,怒目而视:“此乃下策!官府岂会因些许钱财,不顾民意?且如此行径,若传扬出去,晋商再无翻身之日!”
众人商议良久,仍未得良策。
此时天色渐暗,众人皆疲惫不堪,却又心有不甘。
最终,老者长叹一声:“今日暂且散了,各自回去再思良策,若不能妥善应对,晋商恐将一蹶不振。”
众人无奈,只得怀着沉重心情,各自散去,而应对之法,却仍悬而未决,前路茫茫,晋商不知将何去何从。
晋商诸人久商无计,遂起邪念,共谋以诬陷之法攻讦万民商会,冀以此扭转局势。
于是,晋商买通数人,于市井间散布谣言,称万民商会所营之业,皆涉不法,其煤矿开采,破坏风水,致山西灾祸频发;又言其养鸡场所产禽蛋,皆以毒物饲养,危及百姓康健。
更贿通官吏,令其于公堂之上,状告万民商会欺行霸市,囤积居奇,扰乱山西商贸之序。
一时之间,谣言纷飞,百姓虽多有不信,然众口铄金,亦难免心生疑窦。
万民商会闻此,即刻应对。
商会中人四处奔走,召集百姓,陈以实情。
于煤矿一事,出示朝廷许可文书,且邀风水先生与地矿能人,详言开采之法,皆依规矩,无损风水,反能为山西兴利。
谈及养鸡场,领百姓至场中,亲见饲养之法,所用皆为天然谷物,并无毒物。
又将历年账目公示,以证无囤积居奇、欺行霸市之举。
面对官吏之讼,万民商会据理力争,呈上诸般证据,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且将晋商贿通官吏之实,暗中呈于上级官府。
上级官府严查之下,晋商丑事败露。
百姓见此,方知晋商为私利不择手段,对其愈发厌恶。
而万民商会以正破邪,不仅挡住晋商诬陷,更因坦然应对,在百姓心中威望愈隆。
晋商此举,本欲打压商会,却适得其反,自毁声名,令自身境地愈发艰难,为山西众人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