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阻力颇大(1 / 2)

徐达立于朝堂之上,听闻众人争论不休,面上并无过多表情。

既不辩驳,也不附和,仿若一尊木雕般,静静站着。

只偶尔微微垂眸,似在思忖,又似有意置身事外,任由群臣议论纷纷,始终未发一言。

有官员见徐达这般沉默,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徐公,此事关乎您家妙锦,又有诸多争议,您总该说句话才是。”

徐达缓缓抬眼,神色平静,对着那官员微微点头,而后朝朱元璋躬身一拜,声如洪钟道:“陛下圣明,于家国诸事,必有深远考量。小女婚事,臣愚钝,不敢妄言,一切全凭陛下决断。陛下所定,自是于国于家皆为至善之策,臣唯有遵从。”

言罢,又深深伏地,一副唯君命是从之态。

人群之中,一位官员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隐晦之色,看似不经意地开口道:“徐公向来沉稳持重,今日这般三缄其口,倒让人捉摸不透。往常徐公于朝堂诸事,皆能直言己见,为陛下分忧。可此番自家女儿婚事,又关乎朝堂格局,却如此谨慎,只言全凭陛下决断。”

他微微一顿,似在斟酌言辞,随后又缓缓说道:“这不禁让人猜测,徐公莫不是心中有顾虑?怕一旦表态,于己不利?又或者……徐公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故而不愿轻易发声,似是想将这局面留给陛下,好让陛下顺应某些潜在之意?”

此人说话间,看似无意地扫视着朝堂众人,言外之意,隐隐暗指徐达藏有权臣之心,只是并未直言,而是拐弯抹角地抛出这般猜测,令朝堂气氛瞬间变得更为微妙。

徐达闻此言论,面色一凛,旋即朝朱元璋再度深深下拜,声若洪钟道:“陛下,臣自追随陛下起,便深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一生所求,唯为陛下尽忠,为大明社稷谋福。”

他环顾朝堂,又道:“今日小女婚事在前,臣岂敢有丝毫异议?不论结果如何,皆为陛下恩赐。至于说臣有权臣之心,此乃无稽之谈!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又怎会心怀不轨?”

杨宪见状,赶忙出列,向朱元璋躬身行礼后,朗声道:“陛下,徐公所言极是,实乃肺腑之言。《诗经》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徐公自随陛下以来,南征北战,靖共其位,一心为大明江山社稷,正直忠诚,天地可表。”

他微微侧身,面向方才暗指徐达之人,神色严肃道:“今者,徐公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回应,足见其对陛下之赤诚。古往今来,忠君者皆以君命为至上,徐公此举,正合古训。”

接着,杨宪又转身面向朱元璋,恳切道:“陛下明察,徐公一门忠义,切不可因无端揣测,寒了功臣之心。如此,方能使满朝文武一心,共襄大明盛举。”

朱元璋听闻众人言论,目光如炬,缓缓扫视朝堂,最后落在那暗指徐达之人身上,沉声道:“常孤雏为我大明出生入死,屡立奇功。北逐蒙元,他冲锋陷阵,护我边疆安宁;内政之事,亦多有建言,助我大明繁荣。若尔等大臣,能有常孤雏这般功绩,朕亦不吝赏赐,联姻之喜,朕亦会欣然促成。”

朱元璋微微一顿,语气转厉,冷声道:“但若是做不到,却在此无端揣测,妄议功臣,休要多言!朕用人唯贤,赏罚分明,岂会因无端之言,动摇对功臣的信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