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各地变化(1 / 2)

陈园请罪奏书抵京后,朝堂之上一时议论纷纷。

有官员趁机进言,向陛下谏道:“陛下,陈园虽素有才名,然此次其家眷竟收受士绅豪族贿赂,可见其治家不严。

山东新政改革,关乎社稷民生,兹事体大,需得清正廉洁、滴水不漏之人主持。

陈园既有此疏漏,实不宜再担此重任,还望陛下另选贤能,以保新政推行无虞。”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纷纷附和。

众人皆觉山东新政不容有失,主持之人须德才兼备且毫无瑕疵。

一时间,要求更换主持山东新政之人的声浪,在朝堂上此起彼伏。

朱标见状,起身拱手向陛下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诸位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陈园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陈园并非受贿主谋,且得知此事后,即刻责令家眷退还财物,并主动上书请罪,足见其有自省与担责之心。”

“山东新政推行至今,陈园苦心孤诣,诸多事务他最为熟稔。此时贸然换人,新政恐会因交接不畅、政令生疏而受阻,于百姓、于社稷皆非好事。

不如且观后效,责令陈园戴罪立功,严加督管自身与家人,如此既能警戒群臣,亦能使新政持续推进,父皇以为如何?”

朱元璋听了朱标这番话,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道:“标儿所言有理。陈园虽有疏失,但处置尚算得当。便依你所言,令其继续主持山东新政,但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定不轻饶!”

众臣见陛下已有定夺,纷纷称是,此事遂暂告一段落。

朱元璋微微皱眉,目光中透着锐利,缓缓说道:“那些朝臣心思,朕岂会不知。他们无非想借陈园这事,安插自家亲信,在山东新政里分一杯羹,从中谋取私利。”

朱标神色凝重,点头应和道:“父皇明鉴。山东新政旨在兴地方、利百姓,若让这些人得逞,新政必被搅得一团糟,百姓又要受苦。正因如此,儿臣觉得我们更应坚定支持新政推行,力保陈园继续主持,让新政顺利施行,造福万民。”

朱元璋转过身,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眼中满是期许,说道:“标儿,你能如此想,朕很欣慰。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新政关乎民生,切不可让那些贪佞之徒坏了大局。你要时刻警醒,将这新政稳稳地推行下去。”

朱标恭敬地抱拳行礼,郑重说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为新政推行全力以赴,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陈园得保,非合诸吏之利。

今浙东之吏与鲁地出身之吏,会于某园密议,谋以污陈园,使之倾覆。

今陈园主理山东新政之推行,若新政尽行,则彼等于鲁地之利大受其碍,日后欲再谋布局,难矣。

或曰:“当诬其新政扰民,引众怨沸然,使上闻之,必生疑而责。”

又一人道:“可买通商贾,令其于新政推行处诈称受损,聚众喧闹,以乱视听。”

更有献计者:“寻陈园旧隙,罗织罪证,即便不实,亦能搅浑水,使其自顾不暇,新政自废。”

众人皆称妙,遂详议诸策施行之法,期能陷陈园于绝境。

或有人言:“然山东新政,乃太子殿下所主,我等如此掣肘,恐日后遭清算也。”

一吏曰:“何惧之有?吾等势大,纵日后太子登基,亦不敢轻举妄动于吾辈。”

山东新政推行之讯,传至大明诸地,引得百姓热议。

江南与西北诸地之士绅豪族,深知民意已被挑起,必得设法压制方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