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十月风里的刺(1 / 1)
2013年的十月,风是从骨头缝里钻的凉。林阳后来记不清那个月具体下了几场雨,只记得老楼楼道里的声控灯总坏,晚上爬楼得摸黑,脚底下的台阶磕得脚踝疼——那疼跟心里的疼比,倒成了轻的。许多年后他才敢承认,那个十月是他前半生最疼的一道疤——不是仓库里周明宇的刁难能比的,也不是蹲货架核货累到直不起腰的酸,是那种凉丝丝、慢悠悠往心里渗的疼,带着亲戚的笑声、小薇的埋怨,还有他攥到发白却始终没松开的拳头。
一、津南来的亲戚
国庆前三天,林阳接到大姑的电话,听筒里的声音裹着津南老家的口音,亮得像晒过的玉米:“小阳!国庆放假不?我跟你老姑——就是你爸二姐,来大港瞅瞅!顺带……瞅瞅你那对象小薇!你爸说你俩新房都快装完了,正好也让我们瞧瞧!”
林阳捏着手机往仓库角落躲,周明宇正站在货架前训小马,“哒哒”的皮鞋声混着骂声飘过来。他压低声音:“放呢大姑,你们来呗,我去接站。”
“接啥站!咱打车去!”大姑在那头笑,“你老姑打听了,津南到大港打车才五十块,比坐公交快!就是你家那六楼,爬着费劲——你爸那俩姐姐,我这老胳膊老腿,到时候你可得下来接!”
挂了电话,林阳心里又慌又暖。慌的是小薇这阵子总闹别扭,前几天还因为他没给买那条三千多的金手链,冷战了两天;暖的是大姑老姑疼他,打小他爸忙,俩姑常来大港看他们,大姑总说“你爸是我大弟,你是我大侄,你堂哥是二侄,你们仨都是我看着长大的,脾性我门儿清”。他掏出手机给小薇发消息:“大姑老姑国庆来,在我家见,我爸妈也在——就是我爸那两个姐姐,你见过照片的。”
小薇回得快:“啊?你爸妈也在?还有你爸俩姐姐?我这穿啥啊?她们会不会挑我毛病?”
林阳想起上个月给她买的那条绿色JK套裙——当时在商场看见,她说“挺新鲜”,却嫌贵不肯买,他偷偷记下型号,发了工资绕路去买了。那裙子是浅绿的,裙摆是百褶的,领口能系领结,小薇皮肤白,穿肯定好看。他回:“穿我给你买的那条绿裙子呗,你穿好看。我爸妈随和,我大姑老姑更是疼晚辈,不挑。”
小薇没再回,林阳猜她是默许了。那天下午核货时,他总走神,扫码器“嘀”错了三次,周明宇路过瞥了眼:“林阳,心不在焉的?外贸库的货要是出岔子,你担得起?”
他赶紧低头:“知道了周主管,马上核对。”指尖划过冰凉的轴承,心里却在算:大姑老姑爱吃甜,让我妈蒸点糖糕;老姑膝盖不好,提前把家里的棉垫找出来;六楼爬着累,得提前在楼下等着接箱子;小薇早上爱睡懒觉,得提前半小时叫她,别让亲戚等……
十月一日那天,天格外晴。林阳不到七点就起了,帮着他爸擦楼道的扶手——六楼的扶手积了灰,怕大姑老姑扶着硌手。他家住老楼六楼,没电梯,楼道窄窄的,窗户对着后面的胡同,风一吹,墙皮簌簌掉渣。他爸擦着扶手笑:“你大姑昨晚又打电话,跟你老姑念叨,说要给小薇带双纳花的鞋垫,还得是红底绣并蒂莲的。”
“她俩打车来,估计九点到。”林阳拎着抹布往下擦,“我下去等吧,六楼爬着累。”
“去吧,我跟你妈在家熬粥,你大姑就爱喝咱老家的玉米粥。”他爸往楼下瞅了眼,“等会儿小薇来了,别瞎说话,你大姑老姑盼着你俩早点定下来呢——你爸这俩姐姐,比我还急你的婚事。”
林阳“嗯”了声,心里有点沉。他知道爸妈急,自从去年他说要跟小薇处对象,他妈就总念叨“啥时候带回来让你大姑老姑瞅瞅”,今年三月付了新房首付,更是催着“装完就定亲,明年开春结婚”。可小薇这阵子对婚事的态度,总透着股含糊。
九点刚过,胡同口传来“滴滴”的车喇叭声,是辆红色夏利。林阳跑过去,看见大姑正弯腰从后备箱拽箱子,老姑站在旁边扶着腰喘气,额头上渗着汗。大姑穿了件枣红袄,袖口磨出了毛边,看见他就喊:“小阳!可算见着你了!这箱子沉,快接过去——六楼可真要命!”
“大姑,老姑!”林阳跑过去接箱子,入手沉得很,“里面啥啊?这么沉。”
“给你带的玉米面,咱老家磨的,比你买的香!”大姑拍着箱子,“还有给你妈带的花椒,给小薇做的鞋垫,纳了并蒂莲的!你老姑熬了半宿呢!”
老姑笑着捶了她一下:“就你嘴快。”又拉过林阳,往他手里塞个布包,“给你带的土鸡蛋,煮着吃补身子,看你瘦的——你爸呢?在楼上?”
“在呢!我爸说怕您俩爬楼累,让我下来接!”林阳拎着箱子在前头引路,“慢点走,楼道窄。”
往上爬时,大姑喘着气笑:“你爸年轻时住这楼,还说六楼清净,现在看,是折腾人!”老姑跟着笑:“可不是嘛,你爸我这弟弟,打小就犟,选房非选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