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传送门到手,领秀峰上的建筑群!(2 / 2)

为了方便,杨毅给传送门所在山头起了个名字“领秀峰”。

领秀峰的建设已经全部完工,目前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样子。

这一日,一对身影正在不急不缓的沿着山路行走,观看四周的景色。

这座面积大概一千多亩的小山头,如今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

从进山开始,一条十米宽的道路自山脚蜿蜒而上,将山上所有能够利用的土地全都串联起来。

一路穿行直到山峰背面山谷,道路两侧移植的成年香樟已抽了新芽,行走在路上也是一种享受。

整个划定的私人区域外围被墨绿色铁丝网合围,菱形网格间缠绕着带刺蔷薇,既作屏障又成景致。

整个领秀峰全是古风建筑为主,楼台星罗棋布,黛瓦飞檐勾连成片。

主体建筑踞于西侧断崖,远远望过去,好一派恢弘建筑,古意盎然。

尤其在夜间,灯火闪烁和天上星辰交相辉映。

杨毅那日立于观景台,见得这般星火交织的盛景,直接把名字定了下来,就叫“观星楼”。

观星楼下暗藏玄机,隐藏着更为庞大的建筑群。

上下跨度十米的地下建筑分为了两层,各式各样的自动化机械已经安装妥当,以全自动无人智能化为主。

如今,机器正在不断运转,一件件板甲、刀枪等,在经过一道道工序后,直接成型,通过传送带直接码放进储存仓库。

仓库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各种货架整齐如军阵。

淬过火的唐刀整齐码放,刀刃在防锈油中泛着蓝光,成捆的枪杆捆扎得笔挺,层层叠放已经不知有多少。

这只是最近半个月的产能而已,用现代化机器生产这些古代装备,速度实在是骇人。

整个领秀峰人员不少,进进出出不停,各司其职做着自己的事。

地下溶洞内,这时已经大变了模样,从观星楼乘坐一部电梯直接降落到底部,入眼便是一条银白钢铁铸造的通道。

两位壮汉手持冲锋枪站立两旁,也不知道是如何在如此严酷的社会环境下搞到的这两把大杀器。

一路生物技术识别后通过三道30厘米宽的闸门后,才算来到传送门前。

山体内部的巨大空洞豁然展现,此时的传送门已经大变了模样,虽然依旧嵌在原始岩壁上,只是周遭早已不是溶洞模样。

浇筑的混凝土穹顶呈半圆形笼住整个空间,三面墙体覆盖着五公分厚的合金装甲板,蜂窝状排列的观察孔用防弹玻璃密封,孔洞边缘在强光下泛着冷硬的铅灰色。

毫不夸张地说,这栋建筑,安保等级甚至还要高过一些国家的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