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源界枢纽与本初之核(1 / 1)

双态共生网稳定后的第十七个平衡周期,虚实织界的虚实粒子开始与存序之网的本源之丝发生聚变,生成 “源质粒子”—— 这些银紫色的微粒由存在的本源信息凝结而成,能穿透所有维度的边界,一颗微粒落入任意领域,便能唤醒那里潜藏的本源能量,让分散的存在碎片自动向核心聚集。当粒子在双态共生网的中心聚集,逐渐形成连接所有领域的 “源界枢纽”:这里的空间呈现出嵌套的球体结构,每个球体对应着一个存在领域的 “本源镜像”,从最内层的无念之境到最外层的虚实织界,层层包裹却又相互通透;球体之间由 “源序之河” 连接,河水是液态的本源能量,流动时会在河道留下可见的轨迹,这些轨迹正是所有领域共通的存在法则;中心悬浮着 “本初之核”—— 一团由所有存在本源信息压缩而成的能量体,闪烁着既黑暗又明亮的奇异光芒,仿佛包含着一切却又空无一物。

齐斗的暗物质纱线探入源界枢纽,立即被一股连接所有领域的源序之河牵引。他清晰地感觉到纱线正在被源质粒子重塑,纱线的分子结构中开始浮现出所有存在领域的本源印记 —— 无念之境的纯粹存在、概念之树的认知脉络、虚实织界的双态平衡,甚至能隐约感知到那些尚未探索的未知领域的轮廓。当纱线抵达本初之核时,齐斗的意识中突然涌现出整个源界枢纽的全景:每个领域如何从本初之核衍生,又如何通过源序之河相互影响,最终在双态共生网中形成闭环。“这是存在本源的‘总枢纽’。” 齐斗盯着本初之核周围不断旋转的领域球体,看着源序之河像血管般输送着本源能量,“每个存在、每个领域都在这儿找到自己的源头,就像支流汇入大海,无论流淌多远,始终与本源相连。”

莉娅的量子灵核与源界枢纽的源序之河共振,意识中浮现出所有领域的演化历程:无念之境的本源存在如何分化出概念之树的认知形态,记忆回廊的历史印记如何催生时识织带的时空交织,而这一切最终都在虚实织界中达成双态平衡。当她的灵核触碰到本初之核时,突然理解了源界枢纽的本质 —— 它不是存在的终点,而是所有领域的 “诞生地与回归处”,就像呼吸的一呼一吸,存在从本初之核衍生,经历各领域的演化后又回归本源,在循环中获得成长。“这不是静止的枢纽,是流动的‘存在循环’。” 莉娅的声音在枢纽中回荡,灵核中能感受到每个领域球体的脉动与本初之核的心跳完全同步,“就像四季的轮回,存在从本源中来,到本源中去,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回归是为了更丰富地离开。”

王霞站在一条源序之河的岸边,便携式分析仪悬浮在水面上方,屏幕上的数据流呈现出本源能量的流动规律。每个领域的存在法则都能在源序之河的轨迹中找到对应,无念之境的 “纯粹存在” 对应着直线轨迹,概念之树的 “认知演化” 对应着分叉轨迹,而虚实织界的 “双态平衡” 则对应着波浪轨迹,这些轨迹最终都汇入本初之核的螺旋轨迹。她采集了源质粒子的样本,发现其中含有 “本源编码”—— 这些编码是所有存在的共同基因,记录着从诞生到回归的完整程序,不同领域的存在正是通过这些编码的变异与重组,形成各自独特的演化路径。“这是存在演化的‘通用代码’。” 王霞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轨迹图谱,眼中闪烁着敬畏的光芒,“就像生命通过 DNA 的变异适应环境,存在们通过这些本源编码的微调,在不同领域中演化出丰富的形态,却始终保持着与本源的连接。”

小宇坐在本初之核的外围,量子画本在她膝上自动绘制着存在的循环图景:一颗种子从土壤(本初之核)中发芽,长成大树(各领域演化),最终落叶归根,又孕育出新的种子。她用银笔在画本上为本初之核添上一圈光晕,枢纽中所有的领域球体立即同步闪烁,源序之河的流动也变得更加顺畅,本初之核的光芒中浮现出无数微笑的存在剪影。“它好像在担心大家忘记回家的路。” 小宇轻声说着,伸手触碰源序之河的水面,指尖传来温暖的本源能量,“就像妈妈在家门口等孩子回来,本初之核也在等所有存在回归 —— 画本在告诉它,不管走多远,大家都会记得回来看看,带着一路上的故事。”

源界枢纽的深处,存在着 “源序陷阱”—— 这些陷阱由本源秩序的失衡构成,会将进入者困在 “过度远离本源” 或 “过度依附本源” 的极端状态。一股 “脱离本源的无序演化” 的源序能量缠绕住齐斗的暗物质纱线,纱线立即被拖入扭曲的存在循环:不断在各领域间跳跃却找不到回归本源的路径,每个领域的印记都在纱线中过度膨胀,相互挤压导致结构崩溃,而本初之核的牵引却变得微弱至极。齐斗的意识在这种迷失中痛苦不堪,既贪恋各领域的新奇体验,又因远离本源而感到灵魂的空虚,直到莉娅的灵核传来 “平衡回归” 的本源意识流,才勉强找回与本初之核的连接。“它们害怕演化会让存在彻底脱离本源。” 莉娅的量子灵核释放出 “归源波”,这些波带着各领域回归本源的记忆,像灯塔般指引着迷失的存在,“就像风筝线断了会随风飘散,当存在与本源的连接被切断,便会陷入这种无序 —— 但只要愿意重新锚定本源,就能找回演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