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集:商於的新田(2 / 2)

二牛的心那时就活了。他摸着怀里揣的户籍木牌,上面刻着“商於县,赵二牛,受田一顷”,还有官府盖的红印。这木牌比魏国的地契还管用,官吏说了,只要他把地种好,三年后这地就真成他的了。

“娘,你看那边。”二牛指着不远处的田垄。几个穿着赵字旗号短打的农夫正在埋界碑,为首的正是同村逃来的赵老栓。他们村来了十七户,官府把他们的地划在一处,还派了个懂农桑的官吏教他们修水渠。

“老栓家的三小子,”娘笑着说,“昨天去县里领了布,说是官府赏的,因为他家婆娘织的布最厚实。”她顿了顿,往嘴里塞了根野菜,“秦法是严,可严得明明白白。前日里有户人家偷了邻居的谷种,当场就被捆去县里了,听说要罚去修城墙。可咱老实种地的,谁也没受委屈。”

二牛想起刚来时,见着官吏带着兵丁巡查,手里拿着名册挨户核对。有户人家瞒报了人口,想多领一份粮食,被查出来不仅收回了粮食,还罚了三天苦役。当时他吓得腿肚子转筋,娘却攥着他的手说:“这样才好,规矩明了,谁也别想占便宜,咱这老实人不吃亏。”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吆喝声。几个戴着红巾的官吏扛着标尺走来,身后跟着几个推着车的兵丁,车上装着新铸的铁犁。

“赵二牛!”为首的官吏拿着名册喊道。

二牛赶紧应了声,跑过去行礼。那官吏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话带着关中口音,却也能听懂:“你家的地靠河边,适合种粟米。这铁犁是左庶长特意让人赶造的,比木犁省力,你拿去用。”

兵丁把铁犁卸下来,官吏又指着不远处的土坡:“官府要在那边修水渠,从洛河引水过来,秋后就能用。到时候你这地,浇起来就方便了。”

二牛看着那铁犁,犁头闪着青黑的光,比他在魏国见过的任何犁都结实。他想起在家时,用的还是祖辈传下来的木犁,翻地时得三个人拉,一天也翻不了半亩地。

“多谢大人!”他忍不住作揖。

官吏摆摆手:“谢左庶长吧。他说,三晋的百姓都是好农夫,只要给你们地,你们就能种出粮食。”他拍了拍二牛的肩膀,“好好种,明年收成好了,官府还有赏。若是能多交粮食,你也能像那老兵一样,得爵位,给你娘挣个诰命。”

二牛的脸腾地红了。爵位?那是他在魏国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在老家,只有大夫和士才有爵位,像他们这样的农夫,祖孙三代都是“氓”,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