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集:桥梁奇迹(2 / 2)
墨翟忽然解下腰间的铜铃,用力掷向对岸。铜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坠入南岸的草丛。"看到铜铃落处了吗?"他朝绞盘旁的匠人喊道,"将铁链往那边移两尺!"
阿竹忽然明白过来。师父昨夜在木板上画的,原来是水流冲击铁链的轨迹。她转身跑向堆放石料的地方,那里整齐码放着三百块青石板,每块都刻着凹槽,正好能卡住铁链。
当最后一块石板嵌进桥面时,夕阳正将铁链染成赤金色。李斯率先牵着马踏上桥,马蹄踏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回响。百姓们欢呼着涌上桥,有人弯腰触摸铁链,有人朝着对岸呼喊,惊起一群水鸟。
墨翟站在桥中央,望着西沉的落日将桥影投在水面,像一道横跨渭水的飞虹。阿竹递来水囊,他接过时,看见她发间的铜簪在暮色里闪着光。
三、薪火
三年后,阿竹站在褒水岸边,手里捧着师父临终前交托的木盒。盒里是七卷桥梁图谱,最后一卷画着座石拱桥,旁边批注着:"石拱相环,可抵百年洪涛。"
褒水比渭水湍急,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当地的匠人围着她,手里拿着半截断裂的麻绳:"阿竹匠师,这吊桥每月都要断一次,实在没法子..."
阿竹翻开图谱,指尖落在石拱桥的图纸上。"我们要造一座石拱桥。"她指着悬崖上的青石,"先凿出楔形石,再垒成拱券。"
忽有孩童惊呼着指向河面,只见上游漂来几具浮尸。"是巴蜀的流民,"当地亭长叹了口气,"雨季快到了,再不通桥,他们怕是过不去秦岭。"
阿竹握紧了木盒。她想起师父常说的话:"桥不是用来隔断,是用来连接的。"
三个月后,当第一块楔形石嵌入拱券时,天空下起了暴雨。工匠们披着蓑衣继续劳作,阿竹站在脚手架上,用木锤敲击石块,每一声都应和着远处的雷声。雨停时,一道彩虹横跨褒水,正好落在未完工的桥拱上。
通车那日,巴蜀的流民推着粮车过桥,车轮碾过石板的声响,像极了渭水铁链的回响。阿竹站在桥头,看着图谱上的石拱桥在眼前成形,忽然发现自己发间的铜簪,不知何时换成了铁制的——那是用渭水桥换下的旧铁链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