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集:货币统一(1 / 2)

秦半两:天下钱通

咸阳城的集市永远像一口烧得滚开的水,不同口音的叫卖声在鼎沸的人声里翻涌。卫国商人吕不韦踮脚避开一辆满载丝绸的牛车,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皮囊——里面叮当作响的,是他这趟西入秦地最头疼的物件。

三枚方孔圆钱躺在掌心,青铜质地被磨得发亮。赵国的"布币"像把小铲子,韩国的"刀币"曲刃锋利,唯有秦国本地的"圜钱"是规整的圆形,中间方孔穿绳时格外顺手。可这便利到了结算时就成了麻烦,昨日与粮商交割时,五车粟米竟要动用四种货币折算,账房先生拨着算珠满头大汗,最后多付的半车黍米权当抹平差额。

"吕君又在为钱钞犯愁?"

吕不韦回头,见秦国廷尉李斯穿着素色锦袍站在酒肆檐下,手里把玩着枚新铸的圜钱。这枚钱比寻常货币厚重,边缘铸着规整的棱齿,正面"半两"二字方劲古朴,竟是用最新的范铸法批量铸造的。

"李廷尉这钱......"吕不韦眼睛一亮,"莫非是传闻中官府要推行的新币?"

李斯颔首,将钱递过来:"下月初一,咸阳先行试点。陛下命李斯监造此币,铜料取蓝田最好的矿,每枚重十二铢,方孔外沿铸棱,杜绝私铸者磨边取铜。"他指尖叩着钱面,"更要紧的是,从此秦国境内,无论交易大小,只认这'秦半两'。"

吕不韦掂着那枚钱,忽然笑出声。去年他在邯郸贩珠玉,一锭金子要换算成赵刀、燕布、魏圜三种货币,最后清点时竟短少了三成。若是天下钱同,这笔损失原是可以省下的。

一、铜山夜议

蓝田铜矿的夜晚总泛着青蓝色的光,熔炉吞吐的火舌将夜空烧出一个个橘红的洞。少府监章邯用铁钳夹起块通红的铜坯,在冷水里淬出一团白雾:"李廷尉要的首批三万枚,今夜便能出范。"

李斯蹲在范模作坊里,指尖拂过排列整齐的钱范。这些用细泥烧制的范模上,"半两"二字笔画深峻,方孔四周刻着细微的棱纹——这是工匠们琢磨了三个月的成果,既便于穿绳携带,又能凭棱齿磨损度判断成色。

"章监造可知,前日临淄来的商人,用齐国刀币买关中的麻,竟要雇三个算手才算清账?"李斯拿起枚试铸的样钱,在灯下翻转,"各国钱法不一,轻则亏折,重则纠纷,长此以往,商路如何畅通?"

章邯往熔炉里添了块木炭,火星溅在他炭黑色的脸上:"廷尉放心,这批钱用的是'五剂'之法——铜六锡三铅一,掷地有声,绝非他国杂铜可比。"他忽然压低声音,"只是......旧钱兑换之法,民间怕是难服。"

李斯早有准备,从袖中抽出卷竹简:"已拟定兑换比例:秦旧圜钱十换一,赵布币三换一,燕刀币五换一。各地府库设兑换点,由廷尉府派专人监守,敢有克扣者,依律当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