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集:杂技盛行(1 / 2)
《绳上春秋》
一、瓦舍晨光:汴京的天刚蒙蒙亮,李三胜已经踩着露水往瓦舍去了。他肩上搭着卷成捆的麻绳,手里提着个油布包,里面是昨晚新搓的细钢丝。街角的胡饼摊飘来麦香,张屠户正卸下第一扇猪肉,铁钩挂着肉皮在石板路上拖出细碎的声响。
"三胜哥,今儿个还演'鹞子翻身'?"卖茶汤的王二老远就招呼。
李三胜咧开嘴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昨儿个有人打赏了块碎银子,得加个彩头。"
他今年三十五,在瓦舍里演走钢丝快二十年了。这身功夫是打小跟着师父练的,七岁那年被卖到杂技班,师父用布带把他捆在竹竿顶端,一站就是两个时辰。冬天冻得脚底板开裂,夏天汗水泡得钢丝发滑,摔断过三次腿,断过两根肋骨,才练出如今这"脚下生风,身轻如燕"的本事。
瓦舍里已经热闹起来。钻圈的赵矮子正对着墙根翻筋斗,顶碗的柳姑坐在条凳上,十个粗瓷碗在她头顶转得像朵花。最角落里,新来的小豆子正哭丧着脸被师父用藤条抽手心——他昨天演"转碟"时摔了个碟子,得罚着练到掌心生茧。
"都精神着点!"班主周老棍拄着拐杖过来,铜烟杆在鞋底磕得邦邦响,"今儿个有贵人来看,演砸了仔细你们的皮!"
李三胜心里咯噔一下。贵人?莫不是宫里来的?去年中秋,他们班被请到睿亲王府演堂会,柳姑的顶碗得了福晋赏的金镯子,至今还被她贴身戴着。
日头爬到三竿高时,瓦舍的竹帘被挑开。进来的是个穿锦袍的中年人,身后跟着四个带刀护卫,腰间的牌子闪着银光。周老棍赶紧迎上去,腰弯得像根晒蔫的芦苇。
"听说你们有个走钢丝的,能在百尺高绳上倒立?"锦袍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三胜心里发紧。百尺高绳倒立是他的绝活,去年在城外演给赈灾的官员看,吓得巡抚大人当场把茶碗都摔了。可今儿个这场地,最高的横梁也才两丈,哪里够得着百尺?
"回大人,"周老棍搓着手笑,"百尺是夸张的说法,不过三胜这本事,在汴京城里数第一。"
锦袍人没说话,只是朝护卫使了个眼色。一个护卫掏出锭银子拍在桌上,白花花的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三日后宫里要办赏花宴,你们整班人都去。若演得好,赏银加倍。"
瓦舍里瞬间静得能听见苍蝇飞。柳姑手里的碗差点掉下来,赵矮子的筋斗翻到一半,硬生生定在原地。
二、钢丝上的家
夜里的杂技班驻地像个大蜂巢。十几个艺人挤在两间破庙里,地上铺着稻草,墙角堆着各种道具。李三胜坐在月光里搓钢丝,细如发丝的钢丝在他掌心游走,划出细碎的银光。
"爹,你真要去宫里?"十岁的女儿丫儿抱着他的腿,辫子上还别着白天捡的野菊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