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团队的坚韧坚守(1 / 1)

敌方第五轮冲锋的信号在全息战场上闪烁,红光扫过残破的高墙与焦灼的地面。沈逸的指尖悬在操作键上方,没有落下,也没有收回。他知道,这一击若被突破,核心防线将彻底瓦解。

他没有等“星语”主动反应,而是直接在地图上划出三道标记——右墙、单点、垂落。光标移动的轨迹极短,几乎只是轻轻一点,却精准落在预设坐标上。这是他们私下演练过的视觉指令,无需语音,也不依赖系统提示。

“星语”的角色微微一顿,随即抬手,治疗光束射向右墙顶部,撞壁折射而下,勉强覆盖前排战士的退路。与此同时,沈逸操控“夜莺”释放一道低频震荡波,干扰敌方“影刺”的切入节奏。两道技能衔接得并不完美,仍有0.2秒的空窗,但已足够让前排战士拉开距离。

沈逸迅速调出内网终端,推送一份极简战术板:“双盾交替,控场优先。”字体加粗,背景设为暗红色,确保在高强度战斗中也能被一眼识别。他不再追求复杂的节奏嵌套,也不再尝试诱导对手失误。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守住。

敌方阵型开始推进,技能释放不再遵循固定轴线,而是以不规则频率打出高密度压制。这是陈宇的新策略——用强度碾碎一切预判。前排战士踏地冲锋,控场技接连砸落,战场中央的空气仿佛被撕裂,震荡波层层扩散。

沈逸让“夜莺”后撤至后排中央,法杖轻扬,释放冰封陷阱封锁战场出口。前排战士被迫后退,敌方追击路径被截断。他没有停顿,立刻在公共频道敲击三下回车键。

滴、滴、滴。

没有文字,没有语音,只有这三声系统提示音。但战队每一个成员都明白它的含义——稳住。

前排战士喘息着靠在断墙边,血条已降至38%。他的角色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技能反噬,而是操作者的手在抖。他盯着屏幕角落林悦的ID,依旧灰暗,没有任何回应。

“灵音……你还在听吗?”他低声喃喃,声音未接入公共频道,却被耳机拾音系统捕捉了一瞬。

沈逸听见了。他没有回应,只是将“夜莺”的法杖光晕调至最低亮度,几乎融入背景阴影。他开始以极稳定的间隔释放控场技能——每4.7秒一次震荡波,每6.2秒一次减速力场。频率不快,却始终存在,像一根无形的线,将团队的节奏缓缓拉回正轨。

替补辅助“星语”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她的治疗光束开始提前预判,不再完全依赖沈逸的指令。一次敌方“影刺”从左侧阴影突进,她甚至在沈逸标记前就释放了减速结界,虽然范围偏小,但已显出主动意识。

沈逸在战术板角落添加了一个未启用的标记——“夜枭之息·共鸣点”。线条极细,颜色接近透明,只有他自己能在特定视角下看到。他怀疑林悦的离场与那道能量印记有关,更怀疑“夜枭之息”并非完全由系统生成。但它此刻无法验证,只能暂存。

敌方第六轮冲锋信号亮起。

陈宇在指挥区冷眼注视着战场数据流。他发现“夜莺”的技能释放频率变得单调,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不是失误,是刻意为之。他立即下令:“压缩技能流密度,放弃控场衔接,直接压血线。”

敌方五人阵型再次收拢,小技能如雨点般落下,不再追求完美控制链,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消耗血量。沈逸方前排血条持续下滑,后排输出位也被逼入死角。

沈逸调用“极速学习模块”,0.3秒内解析“星语”的操作习惯。他发现她每次释放治疗技能前,会有0.15秒的微小停顿——那是她在确认目标血量。他立即调整前排走位,在她停顿时提前规避伤害峰值。

一次敌方“狂龙”突进,龙刃直劈前排战士头顶。沈逸预判到“星语”将延迟抬手,提前释放一道震荡波将战士震退半步。伤害落下时,角色已偏离中心,仅承受70%伤害。

“节能模式。”沈逸在内网终端输入指令,“减少位移,压缩技能链,优先保命。”

全员响应。输出位关闭自动追击,只在安全距离释放技能;前排不再主动反打,转为贴墙防守;“星语”的治疗节奏放缓,但每一次释放都确保命中。整个战队仿佛收缩成一团密不透风的盾阵,缓慢后移,死守核心区域。

沈逸的现实身体开始发出警告。左手腕的旧伤处传来锯齿般的钝痛,像是有细针在反复穿刺。他悄悄将操作手柄换至右手,动作微滞,但未声张。他知道,一旦暴露状态异常,敌方技术组会立刻调整战术。

他盯着战场中央的倒计时浮窗——距离核心区域失守,还剩87秒。

敌方“影刺”再次从高墙转折点切入,匕首直指后排。沈逸没有立刻反应,而是等待“星语”的治疗光束升起。光束出现的瞬间,他操控“夜莺”释放冰封陷阱,预判封锁刺客退路。前排战士反身一记震地锤,将“影刺”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