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霸业初显(2 / 2)

他引入了先进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优化了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产效率。

同时,他还积极培养本地的技术工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他的努力下,根据地的兵工厂不仅能够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常规武器。

还开始尝试研发一些新型的军事装备,如改良版的手雷、射程更远的步枪等,为部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文化领域也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知名作家赵宇轩。

赵宇轩以笔为剑,用他犀利的文字和激昂的笔触,为根据地的文化宣传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他创办了一份名为《抗日烽火》的报纸,这份报纸在根据地和周边地区广泛发行,成为了宣传抗日思想、鼓舞军民士气的重要阵地。

赵宇轩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振奋人心的文章,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

歌颂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

同时,他还组织了文化宣传队,深入到各个村庄和部队,通过演讲、戏剧等形式,将抗日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张浩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区域。

距离临安县不远的青岩镇,是一个战略要地,它扼守着几条重要的交通要道。

对于进一步扩大根据地的影响力和控制范围至关重要。

然而,青岩镇被一股顽固的伪军势力占据着,这股伪军在日军的扶持下,为虎作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张浩决定拔掉这颗钉子。

他先派出情报人员对青岩镇的伪军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侦查,了解到伪军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腐败问题。

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分化瓦解、里应外合的作战计划。

一方面,他派遣说客潜入青岩镇,与伪军内部一些有良知的将领进行秘密接触,晓以大义。

向他们阐述抗日的正义性和为日军效力的可耻下场,成功策反了一部分伪军将领。

另一方面,他亲自率领部队,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逼近青岩镇。

当部队到达预定位置后,内应准时发出信号。

张浩一声令下,部队如神兵天降,迅速发起攻击。

伪军们在睡梦中被惊醒,顿时乱作一团。在内外夹击之下,伪军的防线迅速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