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误差0.49%(2 / 2)

正好老师傅也不是个容易自卑的人,于是顺着她的意思往下说,“噢?比对以前要不要赌点什么?”

昨天杨灵指着裂缝深度数据表示怀疑时,就起了好胜心。

至于这些设备的精准度......

他知道大概率会输,但还是想试试。

杨灵自是不无不可,捧着平板电脑,荧蓝光束扫过陆砚用朱砂标记的裂缝宽度。

核对开始——

她领头,从一楼东墙逐项核对前厅各个柱体、楼地面与楼板,老式木梯吱呀作响,途中帆布鞋带勾住凸起的榫头,顿时整个人晃了晃。

后头的陆砚见状,心态悄然发生了转变:

就这?我能输给她?!

“小姐,当心台阶。”

说着,虚扶的手停在她腰后三寸,松烟墨的苦香混着她发间幽香,好似雪松精油和牛奶。

檐角铜铃叮咚,惊落梁上积尘扑簌簌落在她肩头。

杨灵翻看陆砚的报告,“这里差0.3厘米。”

指尖点向横梁某处,激光数据跳动着逼近红线。

“嗯?”

这是种什么感觉呢,上一秒还在替人担心,下一秒那人就把刀子捅进你心窝。

cos东郭先生的癖好还是不要吧!

所谓老手艺人自然要嘴硬,摸出祖传的铜制卡尺:“不要只看数据,你那个会喘气的铁盒子,没算老木头热胀冷缩。”

他说着怪话,卡尺卡槽夹着的木屑簌簌飘落,在夕照里织成金纱。

拔刀吧。

可惜。

对方认定的事情根本不想争辩,陆砚继续跟着往前走,心里悄悄记下刚才的数值。

一层逛完去二层,老洋房面积不小,走走停停,两份数据结果意外的吻合。

真正决胜负的是西墙暗柱,也就是测绘开始时陆砚炫技的地方。

杨灵的三维建模显示倾斜度0.8°,陆砚的鱼线吊锤法测出1.2°。

两人挤在窄窗边复核时,陆砚占着个头大,挤开杨灵又测了一遍。

定睛一瞧,嘿嘿,1.2°!

而且两者都在安全范围内,不论谁对谁错项目都算保住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稳稳的幸福呢?

她突然把头凑过来,连马尾辫梢扫过他喉结也不曾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