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混乱的巴库(1 / 2)

飞往巴库的航班进入平流层,机舱灯光调暗,引擎发出单调的嗡鸣。

大多数乘客都戴上了耳机,沉浸在电影或音乐里。林逸风没有。

他面前的小桌板上,放着赵思宁给他的那台平板电脑。屏幕上不是电影,而是一张张复杂的流体力学图表,空气流过车身的线条被染成红、黄、蓝三色,代表着不同的压力和速度。

文丘里通道、扩散器、涡流发生器……这些曾经只属于工程师领域的词汇,如今成了他必须攻克的堡垒。

他闭上眼睛。

脑海中那座熟悉的“赛道记忆宫殿”再次浮现。但这一次,宫殿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巴库那条全长六公里的街道赛道不再仅仅是沥青、白线和护墙的三维模型。

无形的气流成了宫殿里新的实体。

他能“看到”气流如何被鼻翼切割,如何顺着车身涌向侧箱,然后被吸入车底那两条被重新定义的通道。在2号弯的重刹区,气流会如何剥离;在全油门通过的16号高速弯,空气动力学效应又会如何将赛车死死按在地面。

舒马赫的经验已经化为本能,而现在,他要在这份本能之上,亲手搭建起属于自己的,关于物理和工程的圣堂。

这趟航程,他没有一秒钟在休息。

***

周五的巴库,像个刚睡醒的野兽,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慵懒的气息。

这条临时封闭的街道赛道抓地力极差,一层薄薄的沙土覆盖在沥青表面,让赛车像是在冰面上跳舞。

“Ethan,测试计划A,首先是基础检查圈,然后我们会用硬胎跑一个五圈的短赛段,收集数据。”

工程师亚历克斯·陈的声音在耳机里响起,一如既往的沉稳。

“收到。”

林逸风驾驶着阿尔法·罗密欧C41驶出维修区,赛车在低抓地力的路面上显得有些神经质。他小心翼翼地感受着赛车的反馈,试图将脑中的理论与现实的颠簸联系起来。

计划刚开了个头,意外就发生了。

“黄旗,黄旗,2号弯。”

无线电里传来指令。

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黄旗就变成了红旗。

维修通道的信号灯亮起,一辆威廉姆斯赛车前翼尽碎,停在了缓冲区。

第一次练习赛,仅仅开始七分钟,就被迫中断。

林逸风的测试计划,刚写下第一个标点,就被硬生生撕掉了。

回到维修区,技师们给赛车轮胎盖上保温毯,但所有人都无所事事。整个下午的练习赛,就在这种断断续续的节奏中被彻底搅乱。

红旗、黄旗……像是巴库街头混乱的交通信号灯,交替上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