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先富带动后富(2 / 2)

古跃进向后一靠,没有吭声。

孙亮平立马低头:“我这就去把资料拿上来。”

说完之后,乖巧地离开了这里,没过几分钟就把一打资料放了过来。

古跃进翻阅了几眼之后,轻轻地点着一页。

“那今天就去这个地方吧。”

只见那白纸黑字上写着,红河村三个大字。

对于这个地方,林昊也是有所了解。在来之前肯定是要做充足的准备,知道领导的目标是哪些。

红河村是全市最为贫瘠的村子,因为地处山区,偏僻至极,电线都不容易架过去,哪怕到了现在,村里面都只有一条供电线路。一旦出现问题,全村断电,所以整个村常年都备着蜡烛。

这个村又没有什么产能支出,多数都是靠山里面打猎和种菜为营生,生活得极其贫苦。市政府三番五次地去搞过脱贫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一直助力扶贫行动,意图先富带动后富。

以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生产力作为基调,一批抓住时代机遇的人迅速地富裕了起来。同样,国家的经济产能也是在全球质变飞升。凭借着国人吃苦耐劳,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迅速地占领了市场,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

国人也被世界贴上了有钱两个字的标签,只要出去没有不被宰的。

这个时候国家政策发力,意图实现共同富裕。只可惜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这场经济腾飞的过程当中,铸就了两批极端的人。

富裕起来的那些人不愿意去管穷人的死活,他们只是想拼命地积攒财富,压榨普通人。普通人穷其一生,买车,买房,省吃俭用一辈子的积蓄砸进去了才落了点家产。可这些人吃一顿饭,就几十上百万,甚至连食材都是空运过来的。富裕带来了特权和享受,他们自然不会想着拉动马车,让所有人跟自己站在一个阶层。

另外一批人就是和红河村这样的情况,觉得国家富裕了,而且有扶贫政策就开始摆烂。下放的猪仔直接煮了吃了,老母鸡当成下酒菜,就连地都不管了,纯等国家来养。

这两种极端却苦了最中间的一批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用双手创造财富,却得不到享受的一些人。

虽然努力在平衡,可是时代的浪口铸就的现象不是改变几个政策就能拉回来的。

孙亮平立马下去安排,就算市委安排得满满当当,领导一句话,也得立马改变。

车队调转车头,朝着红河村出发。

“红河村那边安排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