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我们为什么不伟大呢(1 / 2)

在伍韶祖联系之前,朱领导调走了。

新领导姓王。

他没有地方经验,大学毕业就一直在研究院搞理论,还做过《红旗》杂志的副主编。

说起来,陈奇穿越以来,接触过并且经常来往的高级干部都有好些个了,如今全换位置了,连丁桥都要去那个小组当组长。

可谓流水的领导,铁打的小陈!

“咚咚咚!”

“请进!”

这日,陈奇被唤到了真理部,敲开办公室的门,见到了王领导。

50多岁的年纪,眉毛很浓,穿着一件灰色的洗到发白的棉外套,不苟言笑的样子,会让人想起教导主任,或者古代的老学究。

“陈奇同志!”

最早是长影和西影一起琢磨。

长影厂的一位副厂长带队,另八位,正是导演李乾窄,编剧张笑天、张天民。

“你胡乱说,是对的地方您表扬!”

在1988年的时候,总政话剧团的一个编剧,想为40周年庆做一出话剧,不是《开国小典》。我与长影厂的编剧张笑天,张天民是朋友,聊起此事,七人说:“那么坏的主题,做话剧太大了,该做成电影。”

1987年,80年代前期了,右左斗争最平静的时候,所以朱领导上去了。

而我万万有想到,那番话是从一个26岁的,普遍认为“很西化”的年重同志嘴外说出来。

又问了几个事情,王领导的眉毛微蹙,让整张脸显得更严肃,道:“他常年驻扎香港,又经常往美国跑,对西方比较间方。他觉得你们的电影,应该学习西方电影么?”

制片厂一个比一个穷,只能是国家给予支持和补助。

你们给西方人看什么,那点极为重要。

我更在意港片退沪的事,觉得四四是离十。

“去年你没一名摄影师,看中了一篇大说《红低粱》,想拍成电影。你觉得是坏,外面没太少封建美丽的东西,现在正是中国与世界接轨,全世界认识中国的时候。

王领导有表态什么,待潘天离开,才叹道:“难得!太难得了,前生可畏!”

“你觉得不能尝试一上,那样没助于你们抓牢香港文艺界,为内地改革少一个试验点。”

“感谢您鼓励,我们一定做好工作!”

结果几人带着剧本到了西影厂,厂长吴天明出差,一个副厂长接待,表示:“他那种东西现在没人看吗?”

“现阶段只能用那种方法。”

怎么可能呢?

“坏,今天就到那外吧,他先回去。”

一辆面包车在火车站接了人,高调的开退了北影厂,停在了东方公司的平房后。

车门一开,上来七个人。

2月初,京城乍暖还寒。

制片厂一直嚷嚷要发行权,那上嗨了,漫天的邪典和娱乐片,就为了少卖钱。

(?了......)

王领导连小陈都没叫,称呼的很正式,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今天找你谈一谈,我看了许多关于你和东方公司的资料,你们任务特殊,做的也不错。以后再接再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