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汉皇的剑印(2 / 2)

但最后的最后,这个选择真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终极考验」吗?可能汉皇本人不在乎,但这个终极考验所面临的情况,恐怕是最为极端的情况:如果到了紧要关头,李太白可以自己做这个汉皇。

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汉皇,不管关系再远,至少这个人得是和李唐宗室有些关系才行。

哪怕有一点点就可以。因为只要有理由,很多人都有灵活的道德底线,大家都能说服自已。但不能真的一点理由没有。

比如在杨林所知道的历史中,曹操就很不巧地,在无以计数的汉室宗亲中偏偏和汉室没有那麽一点关系。这导致曹操本人虽然怀着成为汉征西将军的壮志,但他和他的势力都缺少一种汉室宗亲才有的「终极安全感」一一也即,他们的人生到底能够上升到何种地步。

如果曹操潜心做他的忠臣,那麽他的霸府到底要往哪里升?进入朝廷之后,他们到底和曹操算是同事还是主从关系?这是个必然发生的悲剧,当年那个刺杀董卓的曹操必然随着霸业的成型而逐渐被磨损殆尽,不管他自己怎麽想。他毕竟不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真正的活圣人,光明洞达,无一点黑暗处可以起人疑惑。他心自光明,不需要什麽「终极的安全感」,这也得益于刘备本人的信任。

然而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千古以来就这麽一对。其他人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寻求一些替代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后唐的建立者,就是那位带着鸦军与篡唐的朱温争锋的李克用一一他的儿子就是第二位太原公子李存一一李克用本身和唐朝没有一点关系。

他甚至不是汉人,只是沙陀人,本姓朱邪。但他受了皇帝的殊遇,赐姓李并且直接入了宗室谱。所以后来李克用建立后唐的时候,比朱温要有号召力得多。

毕竟真正篡唐的朱温比起来,李克用多少是被皇帝本人认可过的宗室一一认定为宗室本身就有一种「可取而代之」的,心照不宣的政治意图。恐怕当时皇帝当时确实做了最坏的打算。

而现在,汉皇似乎也做了类似的选择。他选择的人是李太白。

平心而论,李太白至少比李克用要正统些,八九代之前的同宗至少也还是同宗。汉皇预见到,今后的星汉将由武人政治来主导,那麽他选择的人就是所有李唐宗室中的最强者,也是他本人的挚友:太白金星。

太白经天,乃天下革。主天下将有革故鼎新的剧变。当年太宗皇帝还是秦王时,虽然他的帝星晦暗不明,但太白经天的天象发生于秦地,这被视作是秦王将取代天子登基的预兆。这件事也直接激化了宗室内部的矛盾,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之一。

汉皇自然是知道这个典故。他希望太白金星至少能够辅佐一位新皇。众所周知,皇位必须禅让才更加正统。如果汉皇自己不能禅让,那麽至少得有一位宗室来操办。

如果实在不行,那麽退而求其次,太白金星应当成为最后一位汉皇。虽然他当时可能要面临的,是无人可号令的孤皇的境地。但如果真的有了那麽一天,天下必须有这麽一位汉皇来画上一个句号,要不然大唐的死相可能会很难看。

毕竟有许多智控系统的硬权限需要交接,汉皇不能带看密钥永眠下去,这密码可不能重设,没有到了核按钮面前还重新发密保邮箱更换密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