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盟友间的对话(2 / 2)

这倒是马希范的肺腑之言。归根到底,楚藩的宫廷到现在为止也就一代人,

马希范这里是第一次传代。一切规则都还没有形成,且需要在马希范这里形成。

而这次传代显然相当地不愉快,不但没有实现原本的自的,还把楚藩的问题一股脑全都暴露了出来。

这个问题是一一虽然银枪军先到,黑类军后到,但两边都不是楚藩本地人。

并且和他们一起来的其实还有决胜军一系,这一系在斗争中已经被倾轧殆尽了。

然而就算只是银枪与黑塑两系藩镇,也已经在楚藩逐渐爆发出不可调和的予盾,

并且借着楚王暴毙的事一股脑地爆发了出来。

楚王的暴毙是这一切的导火索。本来楚王在时,这些矛盾尚且还可以压制住。旧日里,他没有把精力过多地花在宫廷和政治上。实际上,楚王一直在盯防经济和外交事务,因为经济可以固本,外交则可以帮楚藩争取生存空间。

至于继承问题一一无论他还是马希范都不可能在近几百年内因衰老而死,所以他之前觉得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在解决一切问题之后慢慢培养自己的后代。甚至,在合适的时候他说不定还可以再进一步。

毕竟,荆楚之地虽然是四战之地,但也意味着可以四面出击。就像当年刘备取了荆州之后战略方向就通了,南下北上东进西行都可以选。只是先楚王当时觉得还可以再等一等。

他也采取了和刘备类似的策略,东结「江东孙权」一一这倒是和吴王看对了眼。杨林的这位姓杨的本家吴王,也就是地方选错了,他其实是想把自己当作刘备来塑造,他也确实一直以来都是这麽做的。只是他身上虽然确实有些刘备的宽仁,但缺少刘备的游侠性情。

【怎麽刘备死后人人都想做刘备..:】

「因为当浪漫的时代结束之后,人们才会意识到浪漫的存在。连司马氏都会觉得蜀汉可惜了,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后来人。」

这也有众人都使用同一套思维模式的原因。

毕竟先秦时代结束之后,星汉再度陷入长期军阀对峙的时代的,就只有三国了。之前无论楚汉争雄,还是新莽烽烟,都没有产生三国时期这麽长的对峙期。

比起春秋战国时的那些外交策略,现在三国时的做法因为更近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那谈到三国时期的建国方略,自然就是隆中对了。这年头谁都能倒背如流。

人人也都想有个诸葛亮给自己规划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