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两难(2 / 2)

安西那一边且不说,河东兵马指的就是位于并州的普藩。而黄河以北的河朔之地,则由河朔三镇与一大群碎片化的藩镇组成。而在这所有的藩镇之中,幽州节度使部实际上是最为强大的一个。

幽州辖九镇,成德四镇,魏博六镇。

三方中,成德镇接受了安禄山叛军的野战兵团,但在经济规模和部队数量上是三镇中最少的一个,也是最弱的一个。但与此同时,成德的藩镇继承也最为稳定,极少发生牙兵叛乱的事情。朝廷也因此难以干涉成德节度使的人选。

拥有六镇的魏博是大叛乱中的叛军精锐所在,也是三镇中独立性最强一个。魏博只对朝廷维持名义上的效忠,实际上没什麽外人知道魏博在做什麽。魏博不但对去白玉京上番宿卫没什麽兴趣,甚至对防守长城也兴趣不大,只在必要的时候会出动而已。

而拥有九镇牙兵的幽州节度使部,实际上就是安禄山大叛乱的策源地。

幽州节度使的更替也其频繁,呈现出典型的「牙兵选举制」,选上来的节度使干多久是说不准的,选上来是什麽人说不准,甚至选上来的都未必是人。因为确实有不少具身巫族和混迹在幽州节度使部中,让整个藩镇鱼龙混杂一一但虽说乱,但拥有整整9个完整的军州的幽州部,确实在长城防线承担了仅次于河东普军的边防压力。他们的成分虽然说不好,但他们确实是普军值得信任的侧翼。

晋王倒是不担心成分问题。毕竟开国的唐军里面,不是人的也不在少数,二十八星宿就全都不是人。但让晋王拿不准的是,幽州隔三岔五就兵变丶换节度使,有时候打着打着就不得不回去换人,有时候节度使的保质期还没有一颗白菜来得更久。

这种不确定才是兵家大忌。

晋王其实也不是特别在意这位「忠厚的老刘家的人」会不会支持自己打上白玉京一他支持更好,不支持也可以。但晋王是确实想要知道,之后的幽州能否被他稳定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决策,和玄武门之变时一样。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在灵州道担任行军大总管的李靖明确表示不适合带大军返回长安,但李靖表示会保持中立,这就够了。因为只要李靖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他就等于是在帮天策上将。这种时候,对他个人的忠诚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执行政变的时候后方是否能够无忧。

只要政变的环境足够可控,那麽这个过程将会变得非常平滑,顺畅。

普王有充足的信心。只要这件事确定的,那麽他和他的凌烟阁功臣团就能做到任何事。他唯一在意的,就是执行过程中的意外。

幽州在之前就是个最大的意外,但幽州也可以不是。

因为在刘怦的带领下,幽州少有地展现出了「稳定」。因为全军上下都被刘怦的忠厚丶侠义所震撼一一武人的脑子有时候很单纯,统帅的个人品格有时候就能影响到整个藩镇的所表现出的性格。更何况,刘怦的所作所为有时候真的会让人梦回季汉,恍间总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在刘备刘玄德手下当一个游侠一样。

只要个人魅力足够强烈,哪怕是桀骜不驯的幽州节度使部也能被驯服。晋王想要知道,即将上任的刘济是否也有这种能力。

其次,才是要不要效忠普王的问题。

再次,就是刘怦为什麽这麽快就病重,到底是因为牙兵的蓄谋还是真的只是时间到了虽然重要性依次降低,但每个都对普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