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1 / 2)
李青笑言:「我还是个道士,懂得养生之术。」
阿古帖木儿愕然,挠挠头,不再深问,转而给胡宗宪汇报工作……
记得当初建造历代帝王庙那会儿,这阿古帖木儿还是个少年,一晃都快一副中年人模样了,且汉话说的也异常流利,没有丁点异域口音,纯正的官腔。
李青不禁感慨时光飞逝……
胡宗宪听了阿古帖木儿的进展,不由眉开眼笑,朝李青一拱手,道:「下官失陪一下,志辅丶元敬,你们陪一陪侯爷。」
俞大猷保证道:「总督你就放心吧,保证陪好。」
胡宗宪好笑点头,又朝李青一拱手,头先走了出去。
阿古帖木儿又看了李青一眼,忙也跟上……
李青收回目光,问道:「你们平日间……也是这个节奏?」
「侯爷你这话就伤人了啊,我们也就刚清闲下来没几日,之前这群蛮……这群人刚来的时候一个个冲的不行。总督大人要当好人,只能我和小戚当恶人,整日间又是演武,又是列阵……可是一点也不轻松。」
李青失笑点头,道:「这麽说,你们走的是大棒加甜枣的路子?」
「侯爷明鉴。」戚继光说道,「主要以恐吓为主,旨在让新来的草原人明白我们有毁灭他们的实力,好教他们能心平气和坐下来谈,并未真正挥下大棒。」
李青问道:「投靠大明是他们主动选的,非是你们强迫,对吧?」
「是。」戚继光颔首道,「可问题是没办法真正意义上一碗水端平啊,凡事总有先来后到,资源也不是无限的,这就造成了诸多问题。」
「嗯,了解……」
李青缓声道,「你们为了融入更多的草原人,故此致力于将一处地方的潜力,发挥到极限,对吧?」
戚继光心悦诚服,点头道:「侯爷当真英明,确是如此。」
俞大猷也由衷折服,拍马屁道:「要不你是永青侯呢!」
李青哑然。
「的确,大明虽大,可用于接纳草原部落的区域有限,只能在边关,以及部分属于大明的内蒙古区域做文章,也真是难为你们了。」
其实,真正吸引草原部落的并非朝廷的一次性贴补,而是耕种。
同样一亩地,草地和耕地有着云泥之别。
这也是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的体量,始终高了游牧文明一个维度的原因所在。
大明关外的部分区域内,还是能勉强达到种植条件的,水稻小麦这些种不了,可种植土豆是绝对没问题的。
耐旱又耐寒,对耕地要求不高,且产量还不低。
这对游牧文明下的草原人,有着致命吸引力。
如今大明允许他们在边关定居了,且早前李青与和勇之子和忠,在草原部分适合耕种之地作了成功典范,草原诸多部落自然趋之若鹜。
奈何『不患寡,患不均』的现象亘古有之,也难以解决。
早来的占了便宜,后来的自然吃亏,如此,又怎能心平气和?
李青说道:「漠北气候更为恶劣,加之毫无节制的放牧,其生态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了,其实是他们求着大明,不过是朝廷的主动示好,让他们错以为主动权在他们,故才有了这诸多摩擦,这个道理要让他们明白才是。」
俞大猷气郁道:「问题是这些人不习教化,道理难讲通啊,甚至许多人还沉浸在成吉思汗的辉煌时代,娘的,真让人上火。」
「其实也还好。」戚继光道,「更多还是心理不平衡,漠北诸多地方都已荒漠化,没办法放牧了,大多人还是能认清现实的。」
李青含笑点头,问道:「迁徙而来的草原人,最迫切的点在哪儿?」
「进关内生活。」戚继光无奈道,「按照他们的逻辑,大明既然愿意接纳他们,就应该让他们入关,过和大明百姓同样的生活,可问题是……朝廷不答应,百姓亦不会答应,且这些人野惯了,真放进关内,势必出大乱子。」
李青也头疼。
入关是不行的,至少就现阶段而言绝对不行,关外的资源也有限,且朝廷的政策是彻底吃下草原,如此情况,自然难让人满意。
「先将就着来吧。」李青叹道,「容大明再发展发展,经济实力再上层楼丶这些迁徙来的部落野性淡化之后,再做规划……」
戚继光迟疑道:「侯爷,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
「如此这般,真的好吗?」
李青诧异,继而恍然,道:「你是担忧这些定居在边关的草原人,来个揭竿而起,对吧?」
「侯爷英明!」
戚继光凝重道,「一旦起事,立时兵临城下,连个缓冲的时间都没有,不止下官,胡总督也有这方面的担忧。」
李青淡然一笑,道:「你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什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