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井底之蛙(2 / 2)

最终,压力层层流转,给到内阁二人。

「李大学士丶高大学士,今日太子之言行,皇上之纵容,实过分了些,两位大学士在其位,当敢言才是……!」

一群人叽叽喳喳。

李春芳丶高拱本就有此意,见状,自是当仁不让!

~

乾清宫。

 「翊钧,你可知群臣何以如此?」朱载坖考教道。

朱翊钧点点头:「儿臣明白,是想以势压我,好彰显他们的高明,一计不成,便又拿列祖列宗做文章,实则目的只有一个,于儿臣心中种下一颗听言纳谏的种子。」

「想的还挺多……」朱载坖愈发欣慰,随即又道,「错倒是不错,不过你想的有些远了,你毕竟还年幼,父皇也还不老,且群臣并不知道内情,如此理解是否过于偏颇呢?」

朱翊钧蹙眉想了想,认可了父皇的说法,虚心求教:「请父皇示下。」

朱载坖呼了口气,道:「群臣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只有一个——你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亦或说,你没把他们当自己人。」

「啊?这……」朱翊钧困惑道,「儿臣不太明白父皇的意思。」

「我问你,京官何以高人一等?」

「因为身在权力中枢……啊,我知道了,因为离皇帝近。」

「不错!」朱载坖赞道,「虽然眼下的大明正处在飞速跃迁的时代,可就当下而言,皇权至上依旧深入人心,群臣身在权力中枢,又距皇帝近,自然会站在朝廷的立场,同时也是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为出发点。」

「朝廷的财政问题,已经瞒不住了,至少阁部诸多大员都已知晓,如此接二连三的花费,朝廷财政又如此艰难,他们当然有理由反对。」

「这一来呢,如此合父皇心意,毕竟,国帑实在不富裕;这二来呢,如果国帑连卯粮都告罄了,京官也会跟着遭罪。」

朱载坖说道:「基于此,这许多年来,朝廷虽然开支巨大,可每一笔开支都是抠抠搜搜,都是皇帝与京中大员齐心协力去攻克难题——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少吃草。」

朱翊钧愕然。

这个角度是他没有想过的。

朱载坖继续道:「你与永青侯去关外,去见了胡宗宪丶俞大猷,你当也看到了他们艰难吧?」

朱翊钧不禁回忆起,之前在胡宗宪的总督府时,李先生与胡俞二人喝酒时,俞大猷借酒大骂高拱不是东西的场景……

「明白了?」

「儿臣明白了。」

「所以啊,群臣的愤怒是有理由的。」朱载坖轻轻叹息,「你可以说他们有私心,可他们的私心与皇帝的私心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为了皇帝着想。」

「站在群臣的立场上,国家财政艰难,劝阻缩小财政开支,是为忠君为国。」

「而且,只要皇帝点点头,他们就能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堵戚继光的嘴,让戚继光挑不出理儿来……」

朱载坖轻笑道:「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你理解的因素——以孝道压你,于你心中种下一颗听言纳谏的种子。不过,就今日而言,这个因素占比并不大。」

朱翊钧怔然……

半晌,

「这麽说……今日是儿臣不懂事了?」

朱载坖不置可否,只是说:「历朝历代,任何王朝的任何时期,都有忠臣,亦不乏奸臣,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不同朝代的不同时期,忠臣和奸臣的比例,是完全不同的……你觉得什麽时期忠臣多,什麽时期奸臣多。」

「这个……」朱翊钧一时被这个太过跳跃性的问题给难住了,摇摇头道,「儿臣不知。」

朱载坖微笑道:「王朝上升期,王朝鼎盛期,忠臣多;王朝衰落期,王朝末期,奸臣多。王朝有希望,忠臣就多,王朝没希望,奸臣就多。」

「而我大明,如日中天!」

「所以啊,群臣没那麽好,群臣也没那麽坏。」朱载坖轻轻道,「这也是永青侯离开庙堂的原因所在。」

这一番言论,是朱翊钧从未想过的,也没人这麽教他。

皇爷爷教的是制衡,李先生教的是本领……二人都未教过他。

朱翊钧讷讷半晌,由衷道:「父皇您之英明,其实不弱于皇爷爷多少。」

这两日与父皇的相处,着实让小东西大开眼界,也意识到父皇并非能力不济,相反,父皇十分的睿智英明。

朱载坖失笑摇头:「你还小,经历还少,所以你看不到你皇爷爷真正的厉害之处,也不知永青侯的恐怖之处。比如,你为何会本能的把群臣往相对坏的方面想,这是你皇爷爷潜移默化下,让你形成的观念。比如,你为何会接受它,这是永青侯潜移默化下,让你形成的观念……」

听着父皇的谆谆教诲,自信的朱翊钧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个井底之蛙……

似是知他所想,朱载坖温和道:「不要妄自菲薄,你很优秀,非常的优秀。父皇能教你的不多,估计用不多久,就没东西可教你的了。」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问:「父皇,儿臣有一事不解。」

「你说。」

「皇爷爷为何要让我形成把臣子往坏处想的观念?还有……李先生为何不提醒,不纠正?」

朱载坖失笑道:「唯有足够失望,还能保持热爱,才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