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产业升级,罐头厂的诞生(1 / 2)

省城一役,大获全胜。

“建国牌”蔬菜,如同平地惊雷,不仅在省城的高端市场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更让江建国这个名字,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强大的色彩。

那座由现金堆砌而成的钱山,在给苏秀云和众人带来巨大震撼的同时也让江建国彻底摆脱了资金的束缚。

他终于有足够的底气,去实现那个在他脑海中早已盘算了无数遍的宏大计划——产业升级。

他深知,单一的农产品种植,终究是靠天吃饭,局限性太大。

蔬菜有强烈的季节性,不易储存,运输成本高昂。

一旦遇到天灾或是市场波动,所有的投入都可能血本无归。

他要做的是将这短暂的脆弱的丰收,变成可以长期储存、可以远销四方、拥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

他要建立自己的食品加工厂。

而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县城里那家半死不活,已经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国营罐头厂。

这家罐头厂,曾是县里的明星企业,生产的水果罐头也曾风靡一时。

但随着设备的老化,管理层的僵化,以及市场的变化,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如今,厂里人心涣散,工人整日无所事事,巨大的厂房里,只有蜘蛛网和灰尘在不知疲倦地扩张着它们的领地。

在所有人眼中,这就是一个烂摊子,一个无底洞。

但在江建国眼中这里却是他商业帝国版图上,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他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他有灵泉空间,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最独一无二的原料。

他更有超越这个时代二十年的记忆和眼光,他知道什么样的产品能畅销,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最高效。

他要让这座沉睡的工厂,在他的手中,重新焕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的光芒。

一周后。

江建国开着他的那辆北京吉普,直接停在了县政府的大院门口。

他没有去找任何人,而是直接找到了主管工业的副县长。

他没有谈任何条件只是将一份厚厚的收购方案,和一张由县银行开具的足以让副县长眼皮狂跳的巨额现金凭证,放在了桌上。

他的条件简单而粗暴:第一,他以个人名义,一次性全资收购罐头厂的全部资产,包括厂房、土地和所有设备。

第二,他承诺接收罐头厂所有的在职工人,一个都不裁,并补发他们之前拖欠的全部工资。

第三,他要求县里必须给予他最大的自主经营权,从原料采购、生产计划到人事任免,政府不得干预。

这个方案,对当时正为这个烂摊子焦头烂额的县领导来说简直是从天而降的福音。

既解决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又安抚了数百名即将失业的工人,维护了社会稳定,更甩掉了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

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仅仅三天后,一份盖着县政府大红印章的转让协议,便正式签订。

江建国,以一种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速度和魄力,将这座巨大的国营工厂,变成了他的私人产业。

消息传出,整个罐头厂都炸了锅。

工人们议论纷纷,充满了不安与迷茫。

他们不知道这个新来的“江老板”,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命运。

是更严苛的压榨,还是最终被扫地出门?

就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气氛中,江建国召开了全厂的第一次职工大会。

数百名工人,懒洋洋地聚集在厂里那个积满了灰尘的大礼堂里。

他们看着那个吊着一条胳膊,穿着一身半旧中山装,站在主席台上的新老板,眼神里充满了怀疑、麻木和审视。

江建国没有说任何空话套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