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迟春早的自我怀疑(2 / 2)

看到二人开心的样子,迟教授一脸的慈祥。感觉生活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叠剪报递给孙朝阳。

说是简报也不准确,应该说是收集的最近各大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做成一个个册页,又标注了发表的时间和刊载在哪本杂志上面。

都是中短篇小说。

孙朝阳一看,都是八十年代的中青年作家,不是太有名气,至少不是如陆遥和自己这种顶尖的,看他们的作品干什么呢?

见孙朝阳疑惑,迟春早道,自己是文学研究家,除了要研究最优秀的,如茅盾奖和鲁迅奖的得主外,对二三流作家也要关注,甚至是重点关注。

道理很简单,超一流第一流的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已经固定了,文学上的成就也不用赘言。而新一批青年作家正处于探索期,每每会给人惊喜和惊悚。新的文学流派和新的写作手法,大抵都会从这批人之中产生。

关注他们,对于未来文学潮流的走向心中也有个概念。

迟春早对孙朝阳道:“先前我说过,最近的文坛还真有点群魔乱舞的意思。我这么说你大约不是太明白,先看看。”

孙朝阳心中倒是好奇,就翻开了其中一个短篇小说读起来。读了两页,脑子里顿时嗡一声炸了。

“稀奇,真是稀奇。”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

“这这这……这他妈的是小说?”

“问题是,人家偏偏就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了。”

孙朝阳:“我再看看。”

他飞快读完这部短篇小说,接着又去读下一部,依旧是同样对象阅读体验。

“这两部小说怎么说呢,都是同样的风格特点,同样的结构。最大的特色是——没有故事情节。”孙朝阳不住抓头。

迟春早点头:“对,没有故事情节,是不是很颠覆。朝阳,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记叙文开始,就学记叙文的几种要素,就学人物应该怎么写,故事的起承转合该怎么做。到后来进入文学这个行当,更是明白一部好的小说应该有鲜活的人物,有精彩的故事。读者买你的书,是冲着精彩的故事来的。比如你的《棋王》大家读的是艰难困苦中知青怎么吃,怎么下棋,怎么苦中作乐。至于教化和传递的价值观,不过是顺道而为,其实没多大关系。但如果没有故事,那不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