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黄河东流去》《钟鼓楼》《红楼梦》(1 / 2)

迟春早儿媳妇这个酱大骨做得不错,肉扈得有不软不硬,充分保留了肉的香味。用来煮肉的配方应该是经过严选,有种独特的味道。

另外,锅包肉更是绝了,恰到好处的香浓。

孙朝阳吃着锅包肉,开始发挥他杂学惊人的特长调节气氛,道,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前一晚,喝壮行酒的时候,同志们问他想吃些什么,安先生回答说就喜欢锅包肉那一口。

迟春早是做学问的,为人严谨:“不会吧,有没有史料记载?”

孙朝阳心道:我哪里有什么资料,都是前世从网上看到的。

陆遥喜欢酱大骨,他两只手抓着骨头啃个不停,笑着对迟春早说:“老迟,你别信朝阳瞎白呼,他鬼扯起来就是没边的。偏偏还说得煞有介事,你都不知道是真是还是假。咱们都是小说家,编故事是强项,你别被绕进去了。”

转眼,老陆的面前已是一大堆啃剩的骨头。他食量大,约莫吃了两斤,才停下来,端起酒杯跟孙朝阳、迟春早碰了一下:“今天我跟老朋友朝阳相聚,又认识老迟你这个新朋友,尽在酒中。”

酒是饭店的散白,因为没有兑水,分外醇厚。北方虽然没有好水,但用来酿酒的高粱米质量却好,有种独特的风味。

酒过三巡,文人雅集,自然要谈到文学上面去。陆遥就问老迟现在弄什么课题,迟春早回答说在研究沈从汶。

沈从汶在八十年代还不太为人熟知,要到九十年代才成为显学。陆遥也不了解,聊了几句,觉得没多大意思,就问老迟对去年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有没有研究。

原来在孙朝阳在东京的那段时间里,国内文坛又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了。

获奖作品分别是刘新武的《钟鼓楼》、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和李榫的《黄河东流》去。

这届茅盾文学奖很奇怪,获奖作品总共才三部。不像上一届,有六本。

实际上,在后来,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数量都多。第三届加上荣誉奖,有七本。

孙朝阳后来琢磨了一下,估计是因为第一届的时候送选的作品实在太多,时隔两年后,文坛也没有出现什么拿得出手的长篇小说。

迟春早做为评论家,一辈子都在研究当代文学,如何不知道,他反问陆遥喜欢哪一部,是《钟鼓楼》还是《沉重的翅膀》?

陆遥摇头:“相反,我更喜欢《黄河东流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