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黄河东流去》《钟鼓楼》《红楼梦》(2 / 2)

迟春早问:“是因为宏大叙事吗?”

《黄河东流去》的故事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从黄河花园口决堤,到四九年将近十年的时间段黄泛区人民的悲欢离合。这种大叙事,大题材,天生就符合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拿奖也容易。

不过,这类宏大叙事题材的故事没有太多激烈冲突,加上又有阅读门槛,不是太讨读者的喜欢。

所以,这次届茅盾奖,最红的作品当属刘新武的《钟鼓楼》。

陆遥笑了笑:“主要是喜欢小说的朴实刚健。”

孙朝阳插嘴:“老迟,他们陕西作家就喜欢这种调调儿。老陆的《平凡的世界》不也是宏大叙事的写法,还有贾平凹的作品,也是同样的风格。”

陆遥点头:“也不是文人相轻,不客气地说,这三部作品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只有《黄河东流去》。文学是有时效性的,很多作品在当时看都非常优秀,可隔个三十四十年,就不会有人再去读了。《黄河东流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东西,即便很多年后,依旧让人感动,这就是文学最核心的人文要素。其他两本,我感觉再这方面做得不是太好。”

确实,陕军喜欢宏大叙事,不太爱追文坛热点。他们笔下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在历史,在时间中的沉浮。

陆遥的《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十年,人物上百,是标准的宏大叙事。最近程忠实也在开始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同样是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听他说打算写白鹿原的两个家族史。

贾平凹虽然无意长篇小说创作,但他的短篇小说《商州》系列也有意识地朝这方面靠。

孙朝阳忍不住在心里给陆遥点了个赞,确实,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没有多少人读纯文学作品了,几十本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能够被人记起的,也只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区区几本。

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黄河东流去》在目前来看属于佳作,毕竟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还被人提起,并拍成电视连续剧,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迟春早却不同意,道,《沉重的翅膀》和《钟鼓楼》也不错啊。《沉重的翅膀》是工业题材,说的是国企改革,不也是反映时代的宏大叙事。《钟鼓楼》说的是人间烟火世间冷暖,具备很强的人文价值。

陆遥摇头道,沉重的翅膀不是不好,但只是截取了改革开放一个截面,反映了一段现实,还够不上宏大叙事,这样的作品其实很多的;至于钟鼓楼,题材还是小了点,有点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