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扶贫办的蛀虫(2 / 2)
其中个叫“小石头”的男孩,和之前那个白血病孩子同名,照片里的孩子穿着露脚趾的鞋,却对着镜头笑得灿烂,胸前别着“三好学生”的小红花。
“查到了,这七个孩子的助学金进了黄胜球女儿的留学账户。”老郑的声音发颤,“他女儿在朋友圈晒滑雪照,定位是瑞士,配文‘谢谢爸爸的新年礼物’,发布时间正是助学金拨款到账的第二天。”
网络上的舆情像堆干柴,一点就着。
#黄胜球 啃食扶贫款#的话题下,有网友晒出爷爷的扶贫款存折,五年只进过两次账,每次都是一百元。
“我爷爷说‘国家政策好,就是钱总在路上走丢’。”这条评论被点赞五十万次,后面跟着上万条类似的留言。
周志高站在黄胜球常去的“扶贫点”,土坯房的墙上刷着“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标语,墙根下却蹲着个断臂乞丐,手里捏着半个干硬的馒头。
“黄主任每月都来拍照。”乞丐的声音像砂纸摩擦,“拍完就把带来的面包收回去,说‘下次再给你’。”
突然响起的汽车喇叭声打断对话,黄胜球的车停在村口,记者们举着相机蜂拥而上。穿中山装的男人踩着泥水走向贫困户家,皮鞋尖沾了点泥就立刻让秘书擦干净。
“老人家,最近过得好吗?”他的笑容比油米还假,“国家又给您送关怀来了。”
周志高躲在树后看着这出闹剧,突然想起黄胜球日记里的话:“扶贫就是演戏,老百姓是观众,领导是评委。只要评委满意,观众饿肚子也没关系。”
深夜的纪委会议室,周志高对着关系图谱沉思。黄胜球像个陀螺,被“赵处”抽着转了十三年。
“赵处”又像个木偶,提线的是省民政厅厅长。
厅长的背后,隐约能看到某副省长的影子。
“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在图谱中心画了个圈,“先稳住黄胜球,从‘赵处’下手。”
老郑安排的线人传来消息,“赵处”是民政厅优抚处副处长赵立东,最近在变卖房产。
“他儿子在澳洲买了套海景房,钱不够,正着急套现。”线人的录音里,赵立东的声音带着焦虑,“黄胜球那笔款子什么时候到?人家催着交首付呢。”
周志高看着录音转写的文字,突然笑了:“鱼儿上钩了。”他对老郑使个眼色,“通知银行,冻结黄胜球准备转给赵立东的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