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期待肖市的模式,复制到龙国各地(2 / 2)
“周部长,肖市的GDP里,有三成来自这些小商户。”俞虎友的声音里带着自豪,手里的报表在路灯下泛着光,“我们算过账,诚信经营的商户,回头客比坑蒙拐骗的多五倍,十年下来多赚的钱,能买两套房子。”
周志高往夜市深处走,烧烤摊的烟火气里混着笑声。
穿围裙的老板正给加班的程序员打包烤串,明明点了二十串,却装了二十四串:“加个班不容易,多吃点有劲。”
程序员要扫码加钱,他却摆着手说“下次来再说”。
收款码的旁边贴着张全家福,老板和妻子站在烧烤摊前,身后的背景是老家的土坯房。
俞虎友说,这对夫妇三年前还在摆地摊,因为从不缺斤短两,被评为“肖市好人”,现在已经开了三家分店,雇的全是老乡。
“他们的孩子在双语学校上学。”俞虎友往远处指了指,教学楼的灯光亮得像串珍珠,“外来商户的子女,入学不用交赞助费,成绩好的还能拿奖学金。”
购物中心的顶层正在举办招聘会。周志高走到肖市最大的连锁超市展台前时,HR正给应聘的姑娘讲薪资:“我们的提成不看销售额,看顾客满意度。上个月有个理货员,因为帮老人送货上门,拿了最高奖金。”
姑娘眼睛亮了:“真的不压工资吗?”
HR笑着递过工资条样本:“每月十五号准时发,晚一天罚经理五百。”
她往墙上指了指,员工风采栏里,外地员工占了一半,照片下面的评语写着“拾金不昧”“热心助人”。
周志高想起青市的黑店老板,那些藏在账本里的猫腻最终掏空了人心。
而肖市的超市,连退换货的柜台都摆着糖果,服务员笑着说“买错了没关系,尝尝糖消消气”。
离开时,夜市的烟火已经漫过街角。
周志高望着那些收摊的商户,外地夫妇正帮本地大爷收拾摊位,山东老汉骑着三轮车,车斗里坐着四川小伙的孩子,一路唱着“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俞虎友往他手里塞了瓶肖市产的酸奶,包装上印着“每卖出一瓶,捐一分钱助学”。
“去年捐了八十万,建了两所希望小学。”他的声音里带着暖意,“商户们说,赚钱不是本事,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才是。”
周志高的指尖划过酸奶瓶的标签,突然想起长福镇的老书记。
那人总说“做生意和当官一样,得让人念你的好”。
此刻肖市的夜风里,飘着的不只是食物的香气,还有种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像颗种子落在人心的土壤里,正悄悄发芽。
远处的写字楼还亮着灯,开发区的工厂传来下班的哨声。
周志高知道,肖市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那些诚信经营的商户,用日复一日的真诚,把这座城市的经济大厦,盖得越来越稳。
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份真诚的种子,带到更多的地方去。
如果龙国各处都如肖市一般,何愁龙国不能屹立巅峰之上,再现百国来朝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