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贵族学子(1 / 2)

南京,诏狱,幽暗深处

于成龙率领的钦差调查组,并未被京师大学门口的混乱所干扰。

铁腕镇压闹事者后,他立刻将精力投入到更为核心的任务中——彻底厘清《永昌二十八年外国学生交流计划》的政策本意与十年间执行层面的巨大偏差。

钦差行辕内,灯火通明。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汗味与一种凝重的肃杀。

案几上堆积如山的是从京师大学、南直隶大学、扬州大学紧急调来的原始档案卷宗。

最上面,是一份已然泛黄、盖着永昌二十八年内阁大印和礼部关防的原始文件副本。

于成龙与几位核心幕僚、精通律例的刑部官员围坐,逐字逐句地研读这份被奉行了十年、如今却千疮百孔的政策细则。

“诸位请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刑部侍郎指着文件关键段落,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沉痛,“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为彰显天朝上国怀柔远人之德,亦为广纳英才、传播教化,特设此交流计划。**每年拨付专项银两,资助番邦学子中,真心仰慕华夏文明、矢志求学而家境清贫、无力承担全部费用者。资助金额视其家境窘迫程度及学业潜质,由各学堂评议核定,** **最高者年不过五百两白银。** **各接收学堂(特指京师大学、南直隶大学、扬州大学等大学堂)每年所纳此类受资助之番邦学子,每校总数不得超过五百人。’**”

“最高者年不过五百两!家境清贫!真心向学!总数不得超过五百人!”

于成龙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针,刺穿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这与他们在扬州、在京师所见所闻的奢靡无度、特权横行、鱼龙混杂,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每年五百万两的巨额拨款,从一开始就被严重曲解和滥用!

“继续查!”于成龙面沉如水,声音里压抑着风暴,“本官要知道,这十年间,这些学堂是如何‘评议核定’的!是如何‘视家境窘迫程度’的!又是如何‘执行’这五百人上限的!”

接下来的调查,如同剥开一个巨大的、散发着恶臭的脓疮,暴露出的混乱与腐败令人触目惊心。

通过对三所学府账房、学监、负责留学生事务官员的隔离审讯,以及部分幡然醒悟、急于戴罪立功的低级吏员的供述,结合堆积如山的原始记录,一幅荒诞不经、各自为政、彻底背离政策初衷的图景清晰地呈现出来:

1. **补贴等级五花八门,自成体系:**

* **京师大学:** 自诩帝国最高学府,搞出了最为“精细”也最为荒谬的 **“十等补贴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