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张弛:我代表的是所有被殖民者压迫剥削的各族人民(1 / 2)

靳三辰夫妻面前的成衣区内,挂着男式的中山装、工装裤、白衬衫,女式的改良旗袍、布拉吉(连衣裙)、花布衬衫,款式虽然不算特别新潮,但胜在结实耐穿,价格也实惠。

不少年轻男女正在挑选,脸上洋溢着对新年的期待。

秀英在一匹印着淡雅小碎花的棉布前挪不动脚了,手指轻轻摩挲着。

“三辰哥,这布……给爹做件新褂子,再给我做件罩衫,中不中?” 她小声问,带着点羞涩。

“中!咋不中?!” 靳三辰大手一挥,“多扯几尺,再给咱自己也做一身新的,过年嘛,就得穿新的。”

他想起在老家,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年能有件没补丁的就算不错了。

旁边一个萨卡族老农模样的顾客,正拿着一顶崭新的、印着“劳动光荣”字样的草绿色帽子往头上试戴,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咧着嘴笑,显然对这结实又精神的帽子很满意。

一个售货员正用慢条斯理的华语加手势向他推销一双厚实的胶底劳保鞋。

三楼则是五金、小家电和“南洋国货精品”区。

这里的人相对少些,但商品更显“高级”。

崭新的铁皮暖水瓶、印着牡丹花的搪瓷脸盆、饭盒、结实耐用的锄头镰刀、南洋自产的“星光牌”手电筒、甚至还有几台体积小巧的“南洋之声”牌收音机摆在玻璃柜里。

靳三辰在一个卖塑料制品的柜台前停住了脚步。透明的塑料梳子、花花绿绿的塑料肥皂盒、轻便结实的塑料水桶……

这些东西在老家那更是闻所未闻,他拿起一个红色塑料桶,掂量着,轻便又厚实。

“同志,这叫‘塑料’,南洋自己产的‘电木’做的,轻便、结实、不怕摔,比木桶铁桶都好用。” 售货员热情地介绍,“南华石油集团下属的北极星塑料厂出品,‘钻石牌’,大牌子,便宜实惠,买一个回去,提水浇菜都方便。”

07年,白鹰化学家列奥·贝克兰成功将酚醛树脂工业化,并在10年成立公司生产电木制品。

电木因其耐热、绝缘等特性,迅速应用于电器开关、电话机壳等工业领域。

因为最早的工业塑料是酚醛树脂,所以其商业化产品被命名为“电木”。而张弛穿越前,烂大街的“塑料”作为更广泛的概念是在电木之后逐步形成的。

不过在45年,塑料可不是什么烂大街的产品,相反,这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业品!

当然,这远超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张弛和系统的功劳,现在的南华化工,已经可以借助系统具现的生产线,熟练的生产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了。

靳三辰听着售货员的介绍,饶有兴趣的拿起了那个红色塑料桶。

毕竟,在如今的南洋,南华集团出品,那就是质量有保证的代名词。

轻,真轻啊。

靳三辰把红色塑料桶递给媳妇,后者的眼睛也立刻惊讶的瞪大了。

“这是石油做的?”靳三辰好奇的问道,夜校里讲过,石油才是现代生活的来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