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不一样的触感(1 / 1)

“凌博士,星轨的能量正在向地面汇聚!” 小陈的惊呼伴随着仪器的蜂鸣,“广场下方的地层检测到强磁场反应!”

凌霄冲出实验室时,晨雾尚未散尽。他站在广场边缘,看着孩子们把玻璃瓶整齐地摆放在圆形基座上,那些写满愿望的纸星正在瓶内旋转,形成微型的漩涡。当第一缕阳光穿过玻璃穹顶,所有漩涡突然同步转向,在地面投射出螺旋状的光斑 —— 那正是星轨在夜空中的缩略图。

“爸爸当年选址在这里不是偶然。” 凌霄触摸着冰凉的基座,指腹传来细微的震动,“这下面有天然磁矿层,能放大生物电波。” 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紧握的那枚指南针,指针始终固执地指向广场中心,当时医护人员都以为是仪器故障。

正午时分,第三份来自陌生星系的信息抵达。这次不再是音频,而是由无数光点组成的三维影像。影像里,一群形态类似章鱼的生物正围着发光的晶体歌唱,它们透明的触手上布满星辰般的斑点,随着旋律伸缩起伏。当镜头拉远,凌霄看见那些晶体组成的建筑,竟和地球的星轨光网有着相同的拓扑结构。

“它们在模仿我们的星桥。” 小陈的声音带着颤抖,“不,是我们在模仿它们?”

凌霄翻开父亲的日志,泛黄的纸页上画着奇怪的符号,过去他一直以为是随手涂鸦,此刻却发现这些符号与影像中生物的触手动线完全一致。在 1998 年 7 月 15 日的记录下方,父亲用红笔标注了一行小字:“共振频率匹配,孩子们的脑电波是最佳介质。”

那天下午,全城的小学都收到了特殊的课外活动通知。当数千名孩子同时在广场上唱起那首童谣时,地面的光斑突然向上延伸,与渐亮的星轨在空中交汇。凌霄的个人终端捕捉到了惊人的画面:孩子们的脑电波通过磁矿层放大,在星轨光网中激起金色的涟漪,而那些涟漪扩散到宇宙深处时,竟精准地落入了陌生星系的轨道。

“原来星桥不是单向的发射器。” 凌霄望着光网中不断闪烁的节点,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孩子的位置,“是双向共振器。” 父亲当年在全球收集孩子们的梦想,不是为了向宇宙展示什么,而是要用最纯粹的意识波,搭建一座能被外星文明解读的桥梁。

黄昏降临时,第四份信息传来。这次是清晰的影像,外星生物用触手上的光斑拼出画面:他们的母星正被不断扩张的红巨星吞噬,幸存者们将文明的种子装入发光的晶体,发送向宇宙各个角落。其中一颗晶体在三十年前掠过地球轨道,恰好被观测站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 —— 那正是父亲当年接收到的第一组 “杂音”。

“他们在寻找能听懂歌声的文明。” 凌霄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何放弃唾手可得的诺奖,转而研究看似毫无意义的儿童心理,“宇宙中最强大的信号不是伽马射线暴,是孩子们还没学会怀疑的想象力。”

当孩子们将最后一批纸星放入基座,星轨光网突然收缩成璀璨的光球,随后炸裂成漫天光雨。每一滴光雨坠落的地方,都开出半透明的花朵,花瓣上流转着外星生物的文字。翻译系统在三分钟后给出结果,那些文字组成了一首新的童谣:

“星星的碎片落在泥土里,

会变成会唱歌的种子,

当孩子的眼睛亮起来,

死去的太阳就会重生。”

凌霄在父亲的日志上添下第二行字时,广场的基座突然裂开,露出深埋地下的金属装置 —— 那是父亲三十年前埋下的信号增幅器,外壳上刻着的星图,与外星母星的坐标完美重合。光雨落在装置上,激活了休眠的系统,屏幕上缓缓浮现出父亲年轻时的影像。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段录像,说明星桥已经接通了。” 年轻的父亲对着镜头笑得温柔,“那些被称作‘星星’的光点,其实是无数文明在黑暗中点燃的篝火。我花了一辈子才明白,宇宙不是冰冷的真空,是个巨大的摇篮,所有做梦的孩子,都在彼此的歌声里取暖。”

影像结束的瞬间,所有光雨突然悬停在空中,组成了螺旋状的银河。孩子们的笑声与外星生物的歌声在广场上空交织,形成跨越光年的和声。凌霄抬头时,看见光轨组成的巨网正以某种规律闪烁,像有人在遥远的星海那头,用星光点着节拍。

深夜的实验室里,凌霄将新的发现录入日志。窗外的光轨依旧缓缓流淌,在他的白大褂上投下流动的光斑。个人终端突然弹出一条推送新闻,标题写着 “全球多地儿童自发传唱未知童谣”,配图里,不同肤色的孩子们举着发光的纸星,在广场上组成巨大的星座图案。

他想起父亲最后一次住院时,握着他的手说:“当你觉得孤独时,就看看星空。那些看似静止的光点,其实都在朝着彼此奔跑。” 当时输液管里的药液正一滴滴落下,现在想来,那滴落的节奏,竟与星轨的脉动完全一致。